花边

2011年9月26日

《中国光伏发展报告2011》

太阳能是地球上资源最丰富、分布最广的可再生能源。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太阳能发电已成为继风电之后可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全球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问题日趋严峻的形势下,太阳能发电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其战略地位不断提高,并已在德国、西班牙等国家得到规模化发展。2010年,全球安装了约1 660万kW的光伏发电系统,累计装机容量达4000万kW,已成为重要的替代能源之一。

2011年9月21日

绿色和平针对环保部与质检总局《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回应

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周嵘说:“绿色和平很高兴看到,我国政府加强控制火电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力度和决心。根据今日出台的《新标准》,电力行业在2015年将有望减少相当于2009年全国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30%,而这将大大超过十二五期间氮氧化物总量减排10%的目标。但是,鉴于2003年的《旧火电标准》从出台到真正有效控制二氧化硫一共用了五年多的时间,绿色和平认为,《新标准》的有效实施需要政府制定并实施进一步的行动方案。

2011年9月18日

“发现北极”第7天:“极地曙光”号实践环保航海理念 北极科考不留污染

随着北极海冰消融,曾经冰封的北极西北、东北航道自去年开始打通,越来越多的货船和油轮从北极冰海上驶过。航行中产生的生活、燃料污染在所难免。国际海洋法规定,除了塑料,其他所有垃圾都可以直接倾倒进海水当中。然而,对于纯净的北极海洋,任何人为污染都是令人心痛的。

2011年9月17日

“发现北极”第6天:第三期科考进展顺利 已收集到近200个海冰厚度数据

海冰消融的一项重要判断依据是冰块的体积。借助卫星遥感数据,可以很容易知道海冰的面积,但是测量冰块厚度,则是卫星的软肋。卫星最多可以测量出冰块浮在水面以上的厚度,而对于藏在水面下的部分,则毫无办法。以往都是用估算的方式得到海冰厚度值,并不精确。为了弥补这项缺陷,绿色和平科考团队采用实地钻孔测量的方法,可以得到最为准确的数值。

“发现北极”第5天:Hi,北极熊!

北极熊是十分敏锐而好奇的动物,它们可以在50-80公里之外嗅到船只的气味,一路寻来,探个究竟。同时,它又是谨慎的。这头熊走走停停,不时抬起鼻子细细嗅我们的味道。最后,它在离我们船舷大约10米远的地方徘徊不前,从一块浮冰跳到另一块浮冰上,一会又跳回去,有一阵甚至坐了下来,盯着我们看。人和熊,两边都好奇。

2011年9月16日

“发现北极”第4天:飞越北冰洋

仿佛一瞬间,我们就跃升到辽阔的北极海洋之上。原本巨大的海冰,现在都变得像杯子里的油脂碎块儿一样,密密匝匝地漂浮在海面之上,一望无垠。我们不时从极地曙光号上掠过,看到这艘绿色的小船被无数海冰包围着,孤零零地漂浮在北冰洋之上,就像荒漠之中突然冒出一株小小的绿草,令人惊叹。

2011年9月15日

“发现北极”第3天:踏上海冰!

原来,当我双脚站在海冰上的那一刻,会兴奋地跳起来,向船上的人挥舞双臂——这真是我自己也没有想到的。就是这块冰,我站上来了!天哪!我立刻跳起来,狠狠跺了了三下,嘴里叫着:“这是我在海冰上的第一步!”然后又转身冲船上的人挥舞双臂。大家都看着我笑。

2011年9月14日

“发现北极”第2天:朗伊尔的美与凄凉

朗伊尔是一个只有两条街的城。说是城,其实规模也就相当于一个小村子。房屋不超过一百来座,人口不超过2000。由于这里属北极圈以内,夏天极昼,冬天极夜,而且夏天的日平均气温也只有6摄氏度,冬天更是被冰雪覆盖,山上只长地衣苔藓,不长一棵树,所以从地理环境上看,真真是清冷如霜,凄凄惨惨戚戚也。

2011年9月13日

发现极地曙光号!

7号下午,我告别了宁静的朗伊尔城,背着大背包一路走向朗伊尔城的码头,等待“极地曙光号”的到来。风势犹如台风一样,非常强劲。幸好背包够重,使我不致于被强风吹走。再往深想一层,这种天气,在海上航行又会是怎样呢?

“塑化”的北极

不少朋友觉得,在北极采集样本听上去真是个不错的工作。那,我要诚实的告诉大家,真实的工作究竟是什么样。在工作的时候,我一直穿着厚厚的裤子,连走路都有困难;还要戴上几对手套保护着双手,使我在撒网和收网的时候不至于被冻僵。这样严峻的工作环境,可谈不上享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