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我们的项目发言人

重磅:

认识我们的项目发言人

在关注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积极应对生物多样性损失、推进科技与商业实现碳中和等领域,我们都是寻找答案的人。

了解更多
花边

前沿

27
2024.12

全球塑料公约难产背后:各国立场“一厘米都没动”?

文章首发于《南方周末》。本文作者姚喆,为绿色和平全球策略顾问。 如果对主席建议案文做一个关键词检索,不难发现各国在谈判中最大的关切:“经济”出现了38次,“资金”有27次,远远超过“健康”的13次。塑料公约对经济的潜在冲击是各国决定谈判立场的重要考量。 “高雄心联盟”指责“务实派”逃避关键问题,是塑 […]

11
2024.12

中国企业新能源海外投资现状

更行之有效的海外新能源投资思路仍有待探索。

28
2024.10

COP16 进行时 | 突破单一碳视角,是时候正视森林了

时下,植树造林、购买林业碳汇似乎成为一种减碳“万金油”。对此,环保组织认为,比起盲目造林,现在需要的是突破将森林视为“碳”库的单一视角,并始终警惕:不加区分的造林是否真的在保护森林?

13
2024.08

SBTi 如期发布讨论文件,碳减排监察人能否守住“反洗绿”底线?

碳抵消只是一种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的辅助手段,而使用可再生能源以及科学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才是切实可行之路。也只有越来越多企业买家开始谨慎使用包括林业碳汇项目在内的碳信用,才有可能并避免低质量的碳信用充斥碳市场。

06
2024.08

国际碳抵消市场遭遇信任危机,自愿减排交易如何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自愿碳市场需要在四处涌现的开发冲动中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准绳,在方法学、信息披露、监管体系建设方面进行完善。避免自愿碳项目盲目开发和不规范使用,是确保推动切实的减排行动和中国碳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

对话

不成气候 x 绿色和平 | COP29 坏结果好过没结果(吗?)

不成气候 x 绿色和平 | COP29 坏结果好过没结果(吗?)

2024年12月20日
中间地带 x 绿色和平 | 卖空气是一门好生意?

中间地带 x 绿色和平 | 卖空气是一门好生意?

绿色和平袁瑛:绿色发展是提升中国领导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前提

绿色和平袁瑛:绿色发展是提升中国领导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前提

2024年11月5日
时尚健康丨新的一年,我们准备好与“极端天气”共存了吗

时尚健康丨新的一年,我们准备好与“极端天气”共存了吗

2024年1月3日
故事FM x 绿色和平 | 我因为鸟进了派出所,还跟鸟坐同一辆警车

故事FM x 绿色和平 | 我因为鸟进了派出所,还跟鸟坐同一辆警车

2023年12月17日
不成气候 x 绿色和平 | COP28: 是结束,也是开始

不成气候 x 绿色和平 | COP28: 是结束,也是开始

2023年12月16日
绿色和平获得 WSJ中文版 2023-2024 年度出色社会责任实践者

绿色和平获得 WSJ中文版 2023-2024 年度出色社会责任实践者

2023年12月14日
新京报COP28专访:力推低碳转型,中国被期待发挥更强领导力

新京报COP28专访:力推低碳转型,中国被期待发挥更强领导力

2023年12月1日

锐评

《CCER市场重启一周年:交易机制逐步完善,但仍面临三大矛盾》

“除CCER外,地方试点碳市场也在进行各类林业碳汇交易,还有各类林业碳票交易正在兴起,这些林业碳汇交易标准低于CCER林业碳汇项目,未来有必要考虑统一市场标准,以避免林业碳汇“劣币驱逐良币”。”

2025年1月22日
——潘文婧,绿色和平森林与海洋资深项目经理

《美国能源政策大转向:绿色浪潮下,油气仍是实力权杖吗?》

“退出《巴黎协定》的决定,更多是特朗普释放出的一个政治信号,国际社会对此也有所准备,其负面影响可控。但不可否认的是,特朗普的国内政策,将极大改变和拖慢美国的能源和低碳产业政策。”

2025年1月22日
——姚喆,绿色和平东亚分部全球政策顾问

《全国首批自愿碳减排项目为何难产?》

“22个林业碳汇项目在公示期间被公众提出的意见,主要集中于林地权属不清或证据不足、土地合格性证据不足、碳层划分和碳减排计算不科学、碳汇收益利益分配不符合方法学要求等几个方面,这些问题也是林业碳汇CCER高质量的核心问题。”

2025年1月9日
——潘文婧,绿色和平森林与海洋资深项目经理

《巴库气候大会:每年给3000亿美元,发展中国家为何嫌少?》

“并不能认为这一成果理所应当,成果能否让人满意是一回事,但在现有语境下有成果已经挺不容易。COP29达成资金协议释放出一种信号——多边气候谈判进程受到种种挑战,也呈现出力度较弱的成果,但还是体现出很多国家希望维系对话、维系进程继续向前的政治意愿。”

2024年12月19日
——姚喆,绿色和平东亚分部全球政策顾问

《冰点周刊 | 塑料的事儿不好谈》

“国际机制的价值是让更多的国家参与进来,最大程度地广泛参与。很多环境问题,无法依靠各个国家在自己的国境线范围内治理,需要形成共识。具体到本次塑料公约大会,一种可能的操作是,将最有争议的细则设定留给未来的缔约方大会,现在要保证的是在公约议事规则中保留多数决定制,并且在案文中为后续的修订留下伏笔。”

2024年12月18日
——姚喆,绿色和平东亚分部全球政策顾问

《特稿|两大阵营各说各话 塑料条约釜山谈判缘何未达一致?》

“像在同一个场地里开了两个平行论坛,以高雄心联盟为代表的上游减产支持方,和以产油为代表的下游管控支持方,即使身处同一个场域,也只是守着各自的立场做观点表达,而没有真正的交流。”

2024年12月9日
——姚喆,绿色和平东亚分部全球政策顾问

《入冬多地暴雪频发,极端天气是如何一步步成为常态的?》

“就在COP29气候大会进行时,极端天气事件也没有停下侵袭人类社会的脚步。在我的家乡菲律宾,刚刚登陆的台风”天兔”(Usagi)是菲国三周内迎接第五个台风,而马尼拉方面还在为另一场正在加强的台风“曼伊”(Man-yi)做准备。直到五六年前,菲律宾人还普遍认为,台风活跃期是每年7月到10月。”

2024年12月1日
——亚伯·萨诺(Yeb Sano),绿色和平东南亚办公室总干事

《巴库气候大会:艰难“钱”行》

“NCQG纳入更多出资方,是否违背了共区原则,站在不同立场的缔约方都有各自的理解。这就像一场辩论,正反双方都在找对自己有利的论据。在多边谈判中,各缔约方都会根据自己的立场和诉求去解读。最终就看谁的解读方式能获得更多的支持。”

2024年11月21日
——姚喆,绿色和平东亚分部全球政策顾问

《气候大会中局:资金目标僵持、减缓谈判延后》

“鉴于外界的高关注和高预期,新的集体量化资金目标(NCQG)需在COP29大会上拿出成果,但不确定其力度和质量能否如发展中国家的期望。最终NCQG的决定,从主要缔约方来看,还是取决于欧盟和中国能不能找到共识。”

2024年11月18日
——姚喆,绿色和平东亚分部全球政策顾问

《特朗普或再退《巴黎协定》,中美气候合作是否会受影响?》

“不少国家都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局势,包括经济下滑的压力、右翼政治势力的崛起以及政府换届等,在这样的背景下,要继续推动低碳转型和气候行动,美国联邦政府的退出将是对其他主要国家的一个重要考验。”

2024年11月12日
——姚喆,绿色和平东亚分部全球政策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