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

气候风险

气候风险

提升公众和各利益相关方对气候变化的关注、科学认知与参与意愿,同时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助力地方政府、企业和公众探索多样化、系统性解决方案,以更好地应对气候风险。与此同时,以文化艺术领域的路径推动更多个人、社群加入环保行动。

能源低碳发展

能源低碳发展

能源电力行业作为中国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所在,绿色和平能源低碳发展项目通过前沿研究、政策后评估和搭建跨领域沟通桥梁等工作方式,助力中国的能源电力行业向更加清洁与低碳的方向发展。

数字经济与气候先锋

数字经济与气候先锋

推动国内信息通信行业(包括电子制造、数据中心、互联网科技行业等)和(超)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成为应对气候变化以及迈向碳中和的先锋力量,带动行业伙伴共同迈向碳中和。

绿色基础设施海外投资

绿色基础设施海外投资

致力于向相关领域的政策制订者、产业从业者、金融机构等提供科学的研究及分析,并促进利益相关方间的对话。通过分析外部政策及全球热点事件下海外能源投资的趋势,对未来的风险和机遇进行提示,并推动中国基础设施海外投资更加绿色低碳。

地方气候行动力

地方气候行动力

在中国提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顶层设计后,项目致力于研究和分析地方气候行动力的潜能和前景设计,提升中国地方政府对气候行动力的重视高度、加速以地方为单位的中国经济社会的有序低碳转型。

清洁能源创新实验室

清洁能源创新实验室

探索能源行业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通过对接资源和共创解决方案,推动清洁能源蓬勃发展,加快能源行业脱碳。

绿色与包容复苏

绿色与包容复苏

在全球经济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的背景下,项目通过推动绿色财政、金融政策和发展机制,从而促进绿色发展的投融资不断增加,资金使用效率和综合效益不断提高,实现疫情后经济的绿色复苏以及中国长期的低碳转型。

零碳交通

零碳交通

聚焦交通领域低碳转型,推动汽车电动化以及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的绿色生产与资源再利用,实现出行低碳化、资源减量化、废弃产品资源化的目标。

气候投融资

气候投融资

通过改善投资机构气候信息的披露、提升数据可靠性以及投资路径可预期性,增强中国气候投融资机构对实现气候目标的支持。

企业碳中和路径研究

企业碳中和路径研究

助力企业厘清“自然为本”的碳汇路径的机遇与风险点,以推动企业迈向更科学与高质量的碳中和转型。

无废城市

无废城市

循环经济不仅降低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更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路径。绿色和平先后聚焦电子垃圾、塑料垃圾、城市生活垃圾、厨余垃圾等议题,以废弃物作为抓手探索中国循环经济的未来,推动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新动态

JUSTPOD x 绿色和平 | 从中国西北出发,了解全球气候变化
16
2023.05

JUSTPOD x 绿色和平 | 从中国西北出发,了解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不只是气温升高一点点这么简单。跟随我们聚焦一个地区——中国西北,那里保留着自汉唐以来丰富的不可移动的历史遗迹,石窟、雕塑、壁画、建筑等艺术,在长期以来稳定、干旱的气候条件下保存。但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加剧,温度升高导致石窟内外温差增大,壁画脱落开裂;降水增多导致石窟受潮发霉;沙尘暴导致石窟 […]

最新报告 | 车企退燃迫在眉睫,新能源汽车产能布局攸关市场份额
11
2023.05

最新报告 | 车企退燃迫在眉睫,新能源汽车产能布局攸关市场份额

报告研究发现,主要外资车企由于在新能源汽车产能布局上整体落后于中国车企,将面临较高的市场份额下滑风险。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车企的燃油车产能闲置风险将凸显。

企业减碳孤掌难鸣,品牌与供应链需加强协同
24
2023.04

企业减碳孤掌难鸣,品牌与供应链需加强协同

供应链减碳过程中挑战与机遇并行,可再生能源或成重要路径。

碳中和追踪

绿色和平企业碳中和追踪平台,旨在推动企业应对气候变化、主动承担气候责任、采取负责任的气候行动。

了解更多

最新报告

《机遇与变革:主要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的乘用车产能布局与市场需求匹配度分析》

《机遇与变革:主要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的乘用车产能布局与市场需求匹配度分析》

2023年5月11日

报告研究发现,主要外资车企由于在新能源汽车产能布局上整体落后于中国车企,将面临较高的市场份额下滑风险。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车企的燃油车产能闲置风险将凸显。

《“隐身”的碳排放——消费电子供应链电力消耗及碳排放预测》

《“隐身”的碳排放——消费电子供应链电力消耗及碳排放预测》

2023年4月20日

报告研究了东亚地区的三星电子、台积电、立讯精密等13家头部电子制造企业的气候承诺及行动。报告发现,电子制造业特别是半导体行业的碳排放量正在飙升,而头部企业的气候行动滞后,不符合2030年全球控温1.5摄氏度的目标。

《气候变化报道媒体简报-林业碳汇风险难避, 使用碳抵消应谨慎》

《气候变化报道媒体简报-林业碳汇风险难避, 使用碳抵消应谨慎》

2023年1月11日

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最新梳理与分析了当前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潜力、林业碳汇风险与市场乱象,指出:审慎对待林业碳汇项目,优先直接减排,着力于产业技术升级和能源转型,避免使用碳抵消“走捷径”,才是企业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之举。

《“外包”的碳排放——全球消费电子品牌及其供应链气候行动媒体简报》

《“外包”的碳排放——全球消费电子品牌及其供应链气候行动媒体简报》

2022年12月29日

本份媒体简报综合评估了全球 10 家大型消费电子品牌及其 14 家头部供应商的气候减排及可再生能源转型表现,根据市场份额、行业影响力等遴选受评估企业。

《气候变化报道媒体简报-全球林业碳汇市场持续升温, 高碳企业应警惕“洗绿”风险》

《气候变化报道媒体简报-全球林业碳汇市场持续升温, 高碳企业应警惕“洗绿”风险》

2022年12月28日

近年来,全球林业碳汇市场迅速升温,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发布媒体简报,梳理与分析了当前全球林业碳汇的市场现状、发展趋势与买方情况。

《中国主要汽车集团低碳化转型表现》

《中国主要汽车集团低碳化转型表现》

2022年11月22日

本研究选取了2021年中国乘用车销量最高的前十家汽车集团,通过整理和分析公开数据,以企业低碳转型规划、产品脱碳表现和碳排放数据披露三个维度,来评价中国主要汽车集团的低碳化转型表现。

《从理念到实践:电商平台推动商户减碳的高效管理指南》

《从理念到实践:电商平台推动商户减碳的高效管理指南》

2022年9月13日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平台型商业模式迅速崛起,通过构建多边生态系统迅速扩大规模,对经济影响力越发重要。本报告旨在探讨电商平台关注商户碳减排的必要性、目标制定、举措行动及能力建设,希望帮助各类平台重视并逐步推动商户减碳。

《低碳竞速 2022——全球十大车企气候行动与环境表现排名》

《低碳竞速 2022——全球十大车企气候行动与环境表现排名》

2022年9月8日

绿色和平对通用、大众、丰田、本田等10家全球头部车企(或集团)进行排名。报告发现,尽管在欧盟2035年禁售燃油车的法令加持下零排放汽车销量快速增长,10家企业零排放汽车转型速度均不足以达到控温1.5°C的目标。

花边

成就

倡导零碳交通

推动交通领域的低碳转型是促进全球实现净零排放的重要举措。绿色和平的《零碳倒计时》等多项专业研究报告获得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引发行业讨论,为车企与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决策参考,为交通行业的低碳转型做出贡献。

推动平台经济绿色转型

绿色和平率先在中国提出和倡导互联网平台企业需要积极履行综合环境责任,通过《平台上的权与责》、《中国零售电商气候行动与环境表现》等报告,推动了包括阿里巴巴和京东在内的大型平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和行动的出台。在此基础上,绿色和平与平台企业保持持续交流,引领平台生态的绿色和低碳转型。

赋能能源企业技术创新

作为国内首个专注于可再生能源的非营利性孵化器,绿色和平PowerLab从2016年起致力于孵化与赋能清洁能源领域的创新创业团队和个人,并前瞻地分析清洁能源创新发展趋势,建立了近400家能源初创企业的关系网络,赋能10余个可再生能源头部企业并落地10+能源创新合作项目的对接,推出《光伏产业趋势报告》、《双碳目标下可再生能源新浪潮》等报告。

推动数据中心成为企业气候行动先锋力量

2019年以来,绿色和平持续赋能中国互联网科技与数据中心企业,先后推动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万国数据等多家企业制定了2030年碳中和战略与100%可再生能源目标。同时,为国家“东数西算”战略献言献策,促进可再生能源与数字基础设施的融合发展。项目核心研究成果包括《绿色云端》、《中国数字基建的脱碳之路》等系列报告。

推动中国可再生能源政策发展和能源转型

自2004年至今,绿色和平是国内倡导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最坚定和积极的声音,引进国际先进经验与思考,相继出版了《中国风电报告》、《中国光伏产业报告》、《中国风电光伏发电多重效益》、《江苏高比例可再生能源路线图》、以及《河北高比例可再生能源路线图》等等一系列报告,开展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示范项目,并积极参与和推动江苏和河北等区域能源转型的路线图规划。这些工作一直持续地巩固国内决策层、产业以及公众对于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意愿和决心。

评估中国主要城市区域气候变化风险

城市是气候变化影响下的高脆弱区域,也是最有可能推动低碳转型的关键领域。2021年绿色和平与城市规划及气候领域的多位专家撰写了《与“洪”共存—— 中国主要城市区域气候变化风险评估及未来情景预测》报告,为推动城市积极应对风险和系统转型提供了科学支撑。

调研气候变化对冰冻圈的影响

绿色和平从2006年起,持续关注气候变化对冰冻圈的影响,用科学报告和影像见证并记录了包括珠峰、三江源、天山、祁连山等在内的中国西部冰川在气候变化影响下的加速退缩,警示其对区域水资源带来的深远影响。2018年发布的《冰冻圈告急》报告成功推动了公众和政策制定者对冰冻圈气候变化影响的关注。2018年7月至10月,通过卫星影像对耶尔羌河上游克亚吉尔冰川堰塞湖的形成过程和雅鲁藏布江发生的断流及泥石流灾害进行观测和专业分析,通过项目合作专家提供给当地政府水文监测部门作为研判参考,对当地的影响与灾害预防提供了专业的建议。

促进金融行业的绿色投资

绿色和平致力于帮助金融政策制定者以及投资机构做出更有益于环境的投资决定。2013年到2015年间,编写了一系列关于空气污染最新政策与相关行业进展的研究简报《黑云笔记》,向各大金融投资机构解读中国能源领域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可再生能源行业、煤电、煤化工等等。2015年到2016年,绿色和平在清洁投资策略、提高公众参与等方面建言献策,与央行的绿色金融委员会、亚投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开展积极深入互动,推动中国绿色金融政策的不断完善。

推动海外能源投资绿色低碳

自2018年起,绿色和平结合国内外政策、产业规划及全球热点事件,对中国海外能源投资趋势进行分析,并针对海外煤电投资风险及可再生能源投资机遇进行研究和宣传,从而推动相关政策制定者及投资者制定更加绿色低碳的海外能源投资策略。2021年,中国领导人宣布中国将不再对外投资新建煤电项目,迈出了具有全球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推动疫情后中国经济绿色复苏

作为较早关注新冠疫情后绿色经济复苏议题并展开专项研究的机构之一,绿色和平通过政策梳理及资金走向分析,发布了《绿色复苏全球进行时》、《展望“十四五”引领高质量经济复苏》、《新基建综合效益探究——基于绿色与包容性复苏框架的评估分析》等研究报告,引发了对于经济复苏与延缓气候变化并重发展的广泛讨论。

警示煤炭基地生态破坏与煤水矛盾

绿色和平从2012年起一直关注西部省份大型煤炭基地的水资源影响与生态破坏问题,通过对内蒙、青海、宁夏等地长期实地调查获取一手资料,发布了一系列的研究报告,引发了各界对中国西部地区煤水矛盾、煤化工行业违法水污染、未批先建乱象等问题的讨论,促进政府部门对干旱地区高耗水行业无序扩张的政策严控。

推动电力行业低碳转型

自2015年起,绿色和平关注到中国电力部门煤电装机的扩张热潮可能导致产能过剩、投资成本浪费、碳排放锁定等问题。通过与专家团队开展研究合作、举办行业研讨会、定期发布煤电装机追踪简报等多种方式,引起决策者关注,加速中国电力部门的深度脱碳进程。如今,“严控煤电装机”已经成为中国“双碳”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动国际环境公约进程

绿色和平是全球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等环境治理进程中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大的国际环保组织之一。中国办公室从2004年开始派员参加联合国框架下多个环境公约进程,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海洋保护、化学品管理领域进行全球环境治理政策倡导。借助对中国国情与国际规则的了解,积极搭建中国与世界的沟通桥梁,引导对中国气候行动客观、公允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