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175个缔约方在位于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签署《巴黎协定》。巴黎协定确定了明确的气候目标: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革命前水平以上低于2℃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之内。各方达成共识,该目标将大大减少气候变迁的风险和影响。 如今距离协议签订 […]
「 行动带来改变 」 Positive Change Through Action 印度森林大火已持续数周 情况令人担忧[1][2] 森林大火正在印度北部的北阿坎德邦蔓延,并扩散至邻国尼泊尔,这可能是近15年来最严重的火灾季。目前,本年度北阿坎德邦森林部门已记录了1500起火灾。约有20人 […]
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引发海啸,进而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严重事故,事故造成核电站1至3号机组堆芯熔毁,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为了冷却融毁受损的堆芯,核电站引入海水给反应堆降温,再加上渗入反应堆的地下水及雨水,具有放射性的核污水持续不断产生。2020年每天平均增加150吨高浓度放射性污染水。如何储存与处理这些具有放射性的核污水,一直受到包括环保组织在内的社会各界的深切关注。
2021年3月30日,北京——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关于新冠病毒溯源报告中指出了人类与野生动物接触可能带来的疾病风险。完好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与自然界中的病毒提供了“安全缓冲区”,而自然生态系统被破坏,则会破坏这一安全屏障并可能带来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世界卫生组织英文报告原文 绿色和平东亚森林 […]
3月3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中国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白杨融媒合作,针对2020年中国“绿色复苏”互联网大数据舆情开展研究,共同发布《2020中国“绿色复苏”观察——加速推动“十四五”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下称“报告”),记录和呈现疫情以来中国复苏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和群策群力,探讨和展望中国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和动能。
放眼全球形势,聚焦中国复苏,促进气候目标达成。绿色和平将季度性地从经济、环境和社会等维度整理分析中国复苏数据,探索中国后疫情时代深化高质量经济改革和绿色转型并行之路。 “十三五”规划收官在即。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气候变化引发的各种极端天气的考验下,2020年中国国民经济恢复远超预期。最后一季度经济进一步 […]
《绿色和平能源发展观察月刊》将每月为您梳理国内外能源行业动态和政策进展,分析中国能源行业在海内外发展的风险和机遇。本期为2020年12月刊的内容。 版块一:政策进展 ● 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迈出从气候雄心到行动力的第一步[1] 在12月的气候雄心峰会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
危机重重的2020年即将翻篇,总结与反思的工作则刚刚开始。今年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皆因全球疫情放缓甚至停滞;而背负人类活动巨大影响的自然界,却有了一丝喘息的时间:一些地方天空变蓝,海水变清,一些难得一见的野生动物变得更为活跃……这不禁让人们联想到,如果人类多给自然留些空间,世界可能是什么样子。 这喘息 […]
近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了中国国家自主贡献的一系列新举措。其中,2030年中国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的承诺颇为引人注目。 如果以2005年中国发布的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作为基线数据,全国森林蓄积量为124.56亿立方米。这意味着为了实现承诺,中国需要在25年间 […]
在大多数普通人的脑海中,南极静谧而纯洁;在远洋捕捞企业的版图中,南极的生物资源充满商机。两年前,包括中国水产在内的全球五大磷虾捕捞巨头公开承诺,或于2020年起自主永久停止南极半岛多个生态敏感区域的全年的捕捞作业,以保护以磷虾为食的企鹅的主要繁殖和栖息地。“大限已至”,他们做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