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福祉与环境和自然的健康密不可分。绿色和平想要探寻,如何在尊重自然资源与生态阈值的限度之内,实现可持续生产、有度消费、重新定义美好生活。我们通过原创的影像记录、科学的调研报告、面对面的公众倡导,与大家共同构建一个更绿色、更公平、更和平的未来。在中国,绿色和平开展一系列项目,一方面抗击污染行为、推动环境治理、保护公众的健康;一方面倡导可持续消费、减少浪费、提升城市废弃物管理。探索公众发挥点滴力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推动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的治理和法规完善,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呼吁品牌和服装生产商应该改变快时尚生产模式,鼓励公众理性消费,珍惜物质和资源,少买优买。建立环保的“可持续时尚”理念。
降低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推动生态农业发展,让消费者吃得健康安全,让农民生活环境得到保护、生活更幸福有尊严。
减少一次性塑料使用,推动企业和公众使用更环保、更聪明的包装。
通过更加多元化的传播内容与活动形式,帮助公众理解、关注和参与到绿色生活的实践中。通过“中国环境故事网络”平台,提高中国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的叙事能力。以多元化的媒体产品为载体,加强连接人类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的环保意识。
文章首发于《南方周末》。本文作者姚喆,为绿色和平全球策略顾问。 如果对主席建议案文做一个关键词检索,不难发现各国在谈判中最大的关切:“经济”出现了38次,“资金”有27次,远远超过“健康”的13次。塑料公约对经济的潜在冲击是各国决定谈判立场的重要考量。 “高雄心联盟”指责“务实派”逃避关键问题,是塑 […]
打开脑洞,保护环境的灵感就有可能成为可触摸、可复制、可进入日常生活的行动
你的拼车体验是怎样的?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十二位气候行动者于“在躁,以再燥”影像展中讲述了普通人,参与气候行动的各种可能性。
基于可降解塑料的定义、成本、原料来源、生产过程的安全性、降解性能和后端处置,报告指出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大规模应用面临诸多难题,对有关政府部门提出优先源头减量方案,优先发展可循环、可重复使用的替代方案以及尽快建立标识体系,规范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命名和宣传用语等政策建议。
该报告分析了中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建设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评估了环境污染责任险相关政策和实践最新进展,识别了中国在环境污染责任险政策推进实施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基于环境污染责任险概述、环境污染责任险现状和问题分析和环境污染责任险问题分析,报告发现环境污染责任险在中国经历了十余年发展,在政策实践、试点推广、企业投保、事故赔偿、污染防治等多项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在推行中仍面临对污染者追责力度不足、环责险承保范围狭窄、承保时间短以及企业环境信息不透明等问题和挑战。根据以上研究和分析,报告提出向生态环境部门和地方政府等机构提出政策建议。
基于调研及实证研究分析江西省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的动力与影响因素,报告结合国家有关绿色金融发展的相关规划、政策和文件,梳理和探讨了调研过程中发现的江西省绿色金融发展中的各项有益探索和难点:顶层机制建设的挑战、政策工具落实的挑战以及绿色金融业务及产品开发的挑战。报告在综合分析江西省在绿色金融发展建设过程中的成绩与挑战的基础上,针对江西省的绿色金融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基于绿色和平与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对中国首批公布的各省会城市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名录所进行的整理分析,报告梳理总结了目前中国污染地块开发利用的状况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并在借鉴国内外污染地块监管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基于电子废弃物作为回收再利用金属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报告分析了世界金属资源需求趋势、中国的金属资源现状、城市矿山中的金属资源、中国废旧电子产品回收现状分析。报告认为电子产品金属回收具有显著的经济潜力,要推动市场加速转型至循环经济模式,必须各方共同协力,提出为回收拆解产业链提供经济可行性的解决方案、采用生态设计,支持技术创新、鼓励回收产业链合作,促进信息互通等建议。
基于社交购物模式让购买远超实际需求的背景研究,报告分析了网购和服装行业的环境影响:资源消耗、碳排放、环境污染和固废问题正在因为消费量攀升而急剧加速等问题。对此,报告提出
促进中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建设,离不开媒体监督和公众参与的力量。自2019年起,由绿色和平发起的“中国环境故事网络”,致力于搭建新闻记者和科研专家的对话平台,每年通过十余次线下工作坊和线上专家圆桌的公益活动形式,共同提升环境新闻报道的及时性、专业性和公共性。
一次性塑料污染在中国的表现形式与新兴消费模式密切相关。2019年,绿色和平参与完成《中国快递包装废弃物生产特征与管理现状研究报告》,首次对中国快递行业包装废弃物的产生特征及其相关环境影响、社会管理成本进行了全面评估。此外,绿色和平与清华大学美院教授团队合作,对可重复使用的外卖餐具系统进行优化改良,并发起无塑餐饮联盟工作坊。
减少食物损耗和浪费,是全球应对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损失的战略选择。中国每年因食物损失与浪费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约为11亿吨,亟需更科学地保障粮食安全、构建可持续的生态农业系统。2019至2021年间,绿色和平先后发布了中国首份综合分析海内外食物损耗与浪费状况、环境影响与治理经验的研究报告,以及助力中国农业实践双碳目标路径的《厨余垃圾全生命周期低碳管理综述》。作为少数长期开展针对中国食物浪费与碳排放研究和倡导工作的国际社会组织,连接了生态农业者、科学研究者、政策制定者之间的信息互动。
绿色和平长期关注全球生物安全问题。2002至2006年间,与国内专家合作,引进和汇编相关国际学术成果与政策信息,制作《国外生物安全译丛》双月刊,呈递有关主管部门参考。此外,绿色和平更多次对中国市场销售的食品的转基因成分标识不规范的情况进行调研,捍卫中国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对转基因作物的非法种植情况(例如未获得国家批准的转基因水稻、玉米的商业化种植和市场流通)进行调研,并将信息呈报给相关国家部门。
从2015年开始,绿色和平启动生态农业项目,和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五常市地方农委合作,多次帮助农民合作社进行生态农产品的众筹,引导消费者选择生态健康的食物和生活方式,如在京东首页上发布五常稻鸭生态米的众筹,成功为当地打造生态五常稻农事例,为稻农募集启动费,并带动城市众筹者前往五常见证生态农业过程;此外,更搭建了生态农产品生产者对接城市消费者的知识平台,产出多篇微信10万+热门科普文章,让城市消费者更清晰地了解生态农业的环境效益和真实成本。
绿色和平多次调研中国超市蔬果农残、供应链管理情况、以及茶叶及中草药产品农残和种植情况,推动品牌企业及其供应商淘汰高毒和违禁农药,并且响应国家政策进行农药减量。面对化肥过量施用,绿色和平也对中国化肥生产和使用全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进行了多次调研,并呈报给相关部委,为国家农药、化肥零增长政策提供参考。
快时尚的商业模式、网购狂欢诱发的的过度消费行为造成了大量碳排与污染,给环境带来沉重的负担。绿色和平自2016年开始关注过度消费造成的环境影响,先后发布《时尚产业及纺织废弃物研究》、《购物反思季:网购的碳排放及其他环境影响》等研究报告引发公众对“穿完即弃”的生活方式与非理性购物的反思,并在2017-2018年发起“我是造物主”活动,鼓励更多公众通过体验修复、改造、交换的乐趣为地球减负。
2013年, 绿色和平赴湖南衡阳、云南兰坪等数十个有色金属产业集中地调研镉米污染及血铅问题,揭露了当地有色金属产业与粮食及公共健康之间的矛盾,并发布报告《“有色”米——湖南衡东县稻米重金属污染调查》。当地污染问题得到政府快速响应,并推出土壤治理及搬迁方案,最终为当地居民解除了重金属污染对健康的威胁。
2009年起, 绿色和平通过实地调研、采样检测、数据分析为加速改善中国江河水质提供建议。调研报告《解“毒”珠江——珠三角工业水污染调查》、《毒隐于江——长江鱼体内有毒有害物质调查》等不仅提升了政府对这些水系工业水污染管理的重视,更引发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增强了公众对污染所致的健康风险的认知。2015年后,中国的江河水质得到了极大改善,绿色和平通过和专家合作《“十二五”期间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情况评估》《中国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管理研究》等报告,为进一步推动政策完善和地方落实提出专业建议和解决方案。
绿色和平作为国内少数倡导化学品管理的组织,多年来组织数场国际专家交流活动,包括中欧化学品安全替代论坛等。参与联合国化学品环境大会, 在国际化学品管理专家、地方环保部门、行业之间搭建交流桥梁。亲赴化学品事故现场及长三角化工园区调研。通过化学品事故统计分析、法律框架分析提供专业的政策建议,推动了化学品安全法规的推出。
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发生危化品燃爆事故,绿色和平快速应急响应小组作为唯一一个进入爆炸核心区的环保组织,三次前往事发现场,独立对污染物进行取样检测调研工作,及时为政府及公众提供实时检测数据信息,支持有关部门工作,释除公众疑虑。事后,以此为鉴继续开展化学品管理工作的政策建议工作,与环保、安监等相关部门交流对话,引进国际经验,邀请专家撰写报告,将环境管理视角加入到化学品管理中去。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发生汶川地震。绿色和平首次启动快速反应机制,第一时间深入灾区,在16天里走访了56个乡镇的99家化工厂,发现25处环境隐患。调研信息第一时间通知到国家环保部西南环保督查中心、四川省环保局、四川省安监局,有效防止了灾区环境次生灾害的发生。
绿色和平从2010年开始推动国际时尚品牌与中国纺织行业清洁生产,完善生产链的化学品管理。绿色和平团队调研走访中国沿海地区多个纺织业重镇,与国际办公室联合发布一系列污染排放、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检验报告,至今成功推动全球80个奢侈品、快时尚、运动品牌及供货商承诺为产品及供应链“去毒”。
绿色和平自2008年起开始关注清洁空气议题,通过与包括高校专家、智库及职能部门间的研究合作,提升公众对于清洁空气概念及个人防护的认知,并为加速清洁空气进程提供解决方案。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合作的《危险的呼吸》系列报告是中国最早关注空气质量对城市公共健康损失和经济影响的学术研究之一;从2013年起每年更新的《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分析报告,持续提升全国各地公众对大气污染的科学认知度和健康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