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全球变暖来了,我们也不需要转基因

2009年6月11日

2007年8月14日,广东省雷州市北和镇鹅感村,村民家里的谷子已经被浸泡得发芽。受台风“帕布”影响,广东省雷州市遭遇两百年一遇的暴雨袭击,北和、龙门等镇受灾严重。

农业生产对全球变暖影响敏感

全球变暖的影响已经日趋明显,向来”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更免不了受到严重的影响。曾有专家做出预测,温度升高、农业用水减少和耕地面积下降会使中国 2050年的粮食总生产水平下降14%-23%(与2000年的5亿吨粮食生产水平相比)。 绿色和平在《气候变化与中国粮食安全》科学报告中也曾指出,生态农业的耕种方法能更好地应对全球变暖,为中国13亿人提供充足的粮食,保障粮食安全。

转基因作物面对全球变暖更加脆弱

暴雨淹浸稻田农作物不能像动物或者人类一样通过迁徙来躲避全球变暖带给它们的影响。但是正常情况下,千万年的进化让传统的农作物拥有一套应对外界变化的能力,它们会或快或慢地适应外界的变化。但是对农作物进行转基因改造,就会干扰农作物本身具有的这种应变能力。已经有很多例子证明,转基因作物在面对全球变暖考验时,产量或者性状经常表现得非常不稳定。比如,1998年,美国遇暖春,抗Roundup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遭受意外损失。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抗Roundup转基因大豆的表现远远不如传统非转基因大豆品种。

成都金堂县五凤镇白岩村的春天,一个在干涸的水塘里守抽水机的老人忧伤的脸。但是,手握转基因作物的生物技术公司不愿承认转基因作物的这些天生缺陷,反而把全球变暖当成推广转基因作物的好机会,正在加快对新一代转基因作物的研发。这些商业巨头如巴斯夫、拜耳、杜邦、孟山都和先正达等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抢注了532个所谓的”气候应对”基因专利,这些基因包括控制与全球变暖相关的环境胁迫性状的基因,诸如干旱、热、冷、盐碱土、低氮和洪涝等相关的基因。

一方面,绿色和平认为拥有新的与全球变暖相关的功能基因并不意味着已经找到农业应对全球变暖的出路,我们还不知道这些将被研发出来的转基因农作物在田间的表现如何,它们很有可能和现有的转基因作物一样面对复杂的全球变暖无能为力。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正在研发的新一代转基因作物的相关技术专利已被生物技术巨头牢牢掌控,如果中国试图种植这样的转基因作物,则会威胁13亿人的粮食安全和粮食主权。

健康的生态农业系统更有生命力

云南的哈尼族和傣族人的传统种植稻米方法。生态农业能够通过多样性种植、综合种养、节水灌溉等等方式,不仅可以灵活有效地应对全球变暖带来的病虫草害、极端天气等挑战,更可以减少农用化学品投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相比生物技术公司大力鼓吹并牢牢掌握的转基因作物来说,生态农业的耕种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病虫草害,还不会因为全球变暖导致的温度升高或天气的突然变化而失效。比如多样性种植和基于综合种养的生态农业模式能够综合的防治病虫草害。

研究人员在我国云南进行的试验表明,杂交稻与糯稻混栽减少了因稻瘟病和倒伏引起的产量损失,增产6.5%-8.7% 。而稻-鸭、稻-鱼共作等传统的生态农业模式更是能很好地控制病虫害和田间杂草,是已经被上千年的实践证明是合理、健康的农业生产方式。另外,现代的生态农业模式里,也有被证明能应对全球变暖带来的干旱等环境胁迫。例如,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是综合管理植物、土壤、水和养分的全新生态水稻栽培体系, 在亚洲的许多地方已经被证明可以成功地对抗干旱。

全球变暖来了,我们也不需要转基因

稻米是中国人的主要食粮,超过1亿农民亦依靠种植稻米为生。绿色和平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全面评估转基因作物应对全球变暖的可行性,并警惕国外专利控制的转基因作物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生计可能造成的影响,暂停转基因水稻的任何商业化进程;并且,应当对已经经过验证的技术和方法如生态农业、传统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加大投入力度。

相关调查报告:

转基因无法应对气候变化

看生态农业种植的小麦如何抗击大旱

在气候变化的飓风中,我们能保住”饭碗”吗?

相关阅读

01
2024.02

会议回顾 | 容量电价应如何助力电力低碳转型?

容量电价的出台仍需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29
2024.01

“十四五”赛程过半,这四个省份在新能源汽车赛道跑得如何?| 绿色产业政策观察

2023年第四季度,比亚迪纯电动乘用车的全球销量首次超过了特斯拉,跃居全球首位

29
2024.01

青年志 | 连体检都害怕的上班人,为什么还要关心地球的健康?

青年志与绿色和平共同采访了五位“环境先锋”,针对环境议题的现状提出了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