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全国总核准煤电装机约1034.2万千瓦,比2023年上半年同比减少约79.5%,煤电核准呈现“踩下急刹车”的趋势。不过,今年新审批的煤电项目仍以不利于煤电发挥支撑性功能的大型机组为主,并主要来自安徽(200万千瓦)、江西(200万千瓦)、新疆(132万千瓦)等11个省份。
8月13日,绿色和平携手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举办了“2024年,能源转型的故事还能怎么讲”媒体工作坊,与来自产业、学术、媒体的嘉宾学者一起探索能源转型议题报道的边界和维度,以下是本次工作坊一些精彩回顾。
碳抵消只是一种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的辅助手段,而使用可再生能源以及科学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才是切实可行之路。也只有越来越多企业买家开始谨慎使用包括林业碳汇项目在内的碳信用,才有可能并避免低质量的碳信用充斥碳市场。
新型储能是广东省“制造业当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国际新型绿色贸易规则对广东新型储能产业的影响是多层次的,既有现有产业与新规则在“磨合期”的短期博弈,也给予了广东省布局未来产业的“新风口”。
自愿碳市场需要在四处涌现的开发冲动中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准绳,在方法学、信息披露、监管体系建设方面进行完善。避免自愿碳项目盲目开发和不规范使用,是确保推动切实的减排行动和中国碳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
未来大部分新型储能对电力系统发挥作用还要通过电网,如何实现“双向友好”是一个关键问题:储能要对电网友好,反过来,电网也要对储能友好,未来的电力系统应让储能更加高效、便捷地并网。
储能是电力市场中的“多面手”。除了传统的电能量转移的功能以外,储能在调压、调频、黑启动等方面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它在辅助服务市场方面也有巨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