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逐步建立起的一套关于天象、物候、时令与自然变化规律的时间知识体系。它深深植根于中华先进的农耕文明和悠久的重农传统,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顺天应时的智慧,也指导着生产与生活实践,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2025年4月16日,绿色和平发布《节气的时差》研究报告,记录多地农业生产受到的气候变化影响,并系统分析农户们的适应策略。报告发布会上,陕西的农技专家、个体农户以及各地网友都进行了分享,他们发现:凝聚着中国农业智慧的二十四节气正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

肖宗贵,陕西咸阳苹果种植大户,拥有30多年的农业生产经历。
● 陕西农民感受到的气候变化时间线
– 1967-19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气候开始出现明显变化。
– 1980-1990年代干旱加剧,大豆等农作物因缺水旱死最为显著。
– 1990-2000年春季沙尘暴频发,扬尘现象显著增多。
– 2000年至今,季节交替异常,表现为“无春天”,春季气温骤变,昼夜温差极大。
● 陕西节气变化的具体危害
– 苹果冻害: 花期遇低温导致无法授粉,花蕾受冻后不结果。
– 小麦、油菜:发穗期受冻害,产量显著减少。
– 玉米热害:生花期高温(35-38度)导致花粉死亡,玉米棒空粒。
– 大豆热害:春季高温晒死花朵,不结荚。
农户误以为是种子质量问题。引发赔偿纠纷。

张涛,陕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技师。
● 黄土高原旱作区小麦播种推迟
冬小麦播种因为气候变暖或降水模式改变,
从“白露”(约9月7日-9日)推迟到“秋分”(约9月22日-24日)后,
甚至延后到9月20日至10月1日。
● 黄土高原旱作区玉米干旱减产
清明(约4月4日-6日)后开始播种春玉米,往年此时已完成约50%播种。2025年初因干旱,播种进度不足20%。


浙江杭州的朋友:
● 清明节前茶叶被冻伤
2025年清明节前杭州山区连下了好几场雪,极端低温导致刚冒头的茶叶被冻坏了,导致今年的产量大不如前,上市时间也推迟了好多天。


上海的朋友:
● 今年上海的春天来得更晚一些
气温像坐过山车,早晚温差很大,前一天穿大衣,今天穿薄外套,我对气候的印象还停留在刚入春,可以查节气,已经暮春了。

河北保定的朋友:
● 大水和大旱轮番来袭
2023年大雨大雪引发水灾雪灾导致柿子减产,2024年又特别旱,从去年秋天到现在只下了两场小雨和地都没打湿的小雪,森林防火压力很大,地里的野菜也少了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