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减碳绿途,通向中国高质量林业碳汇交易之路|会议回顾

11月28日,绿色和平与苏州高新区(虎丘区)碳中和国际研究院在苏州举办“减碳绿途,通向中国高质量林业碳汇交易之路”报告研讨会。来自中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北京汇智绿色资源研究院、商道纵横、云南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等机构的专家和媒体记者,从COP29气候大会的热点议题展开,就如何推动中国林业碳汇交易高质量发展展开了交流和研讨。

研讨会由苏州高新区(虎丘区)碳中和国际研究院研究发展部总监任景哲主持,苏州高新区(虎丘区)碳中和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张立、绿色和平中国总负责人袁瑛作致辞发言。

苏州高新区(虎丘区)碳中和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张立教授在开场致辞中介绍:面对气候变化危机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危机,森林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中国从2004年开始开展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在目前“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构建美丽中国和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应坚持科学有序发展林业碳汇的原则。

绿色和平中国总负责人袁瑛在开场致辞中回顾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COP29)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COP16):林业碳汇是两个公约都在热议的主题。一方面,在气候大会上,许多油气企业推动包括林业碳汇在内的碳抵销机制来为其继续排放争取空间,另外一方面,全球500强企业也正在加大在ESG目标中设置森林保护、自然保护相关的指标。这说明,倡导林业碳汇的科学有序发展,对企业的减排进展进行监督、对倒退行为进行干预和呼吁,能够让更多的企业更重视直接减排。

主旨报告环节,中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理事长兼院长李怒云、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北京汇智绿色资源研究院创始院长、首席专家李金良分别做主旨报告。

李怒云院长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碳汇交易:反思与展望》的报告中指出,中国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国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LULUCF)吸收二氧化碳达12.57亿吨,占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9.4%。中国森林质量偏低,提高中国森林质量,将可以使森林碳汇量倍增,为碳中和创造更大的空间。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林业碳汇都能够进行交易,能够进行交易的林业碳汇:1)必须是人为措施增加量并且相对永久固定至少20年;2)需要按批准的方法设计项目并通过审定核查;3)5年进行一次监测;4)计入期20-60年。李怒云院长介绍, 2013年开始林业碳汇在国内碳市场试点中受到关注,但一系列林业碳汇交易的误区的存在,阻碍了高质量林业碳汇的发展。危害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扰乱了林业碳汇的有序交易。

柴麒敏主任做《全球碳中和变革新趋势下碳信用市场的冷与热》的主旨报告。柴麒敏主任回顾了刚刚在阿塞拜疆巴库结束的COP29的热点问题,特别是COP29根据《巴黎协定》第6条第4款建立的机制规则、方式和程序指南授权要求监管机构(SB)在标准制定、方法学、登记簿等事项上持续推进,以及“第6.4条减排单位”批准信息声明、适应收益份额(SoP)等,决定符合条件的清洁发展机制(CDM)的造林/再造林活动可过渡到第6.4机制,自愿碳抵销市场正在形成全球规则。柴麒敏主任还分析中国重启的温室气体自愿碳减排机制(CCER)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实现对接,国家发布相关条例,确保市场数据质量,严控、严查、严惩各类数据造假。数据质量也是林业碳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必须守住林业碳汇的信用。

李金良博士的《林业碳汇交易的三个误区》主旨报告中,分析了目前林业碳汇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三个误区:1)“碳交易”完全等同于“碳汇交易”;2)“碳汇交易”是一本万利的;3)所有森林都可以进行碳汇交易。李金良院长建议各地在发展林业碳汇时,需摸清林业碳汇家底,评估林业碳汇潜力;项目业主需要严格按照方法学进行项目开发,并委托专业机构,和第三方审核与核查机构确保林业碳汇的项目质量。

研讨会还邀请商道纵横咨询管理合伙人彭纪来、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窦虹副秘书长、绿色和平森林与海洋资深项目经理潘文婧、苏州高新区(虎丘区)碳中和国际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颜磊,从各自工作领域出发,围绕“推动高质量林业碳汇交易的主要挑战与优先行动领域”的话题进行圆桌讨论

彭纪来介绍,企业为提升自己的ESG绩效,通常会购买林业碳汇来抵销自身碳排放。但随着企业“碳中和”标准的逐渐完善,企业在购买林业碳汇抵销自身排放上也有了新的要求。企业不能在不减排的情况下购买林业碳汇抵销自身排放。中国上市公司ESG的相关规则和标准也正在制定和完善中,高质量林业碳汇的使用也将会成为未来企业ESG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窦虹副秘书长分享了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参与开发的全球第一个多重效益森林认证的林业碳汇项目。该项目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对生物多样性进行监测,并让当地社区从中受益。窦虹指出,多重效益森林的价值不仅仅是碳。

潘文婧强调了绿色和平在林业碳汇与企业碳中和上的主张,认为企业应该把自身减排作为首要任务,对于确实无法减少的剩余排放,才能使用高质量高诚信的林业碳汇进行抵销。碳汇热潮下,向决策者、企业与公众进行科学、理性、准确的信息传播非常重要,以此纠正关于林业碳汇的种种理解误区,鞭策企业直接减排及合理使用抵销,避免林业碳汇的误用和乱用,以确保气候行动的有效性,以及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的协同治理。

颜磊研究员分享了CCER林业碳汇项目服务的经验,认为CCER方法学中的唯一性、真实性、保守性原则要求,对于CCER林业碳汇第一阶段存在的问题起到了改进作用。项目业主在开发中,要严格执行、理性看待林业碳汇开发的前景,避免林业碳汇项目的盲目开发。

研讨会上,专家对苏州高新区(虎丘区)碳中和国际研究院与绿色和平合作撰写的《减碳绿途-构建中国高质量林业碳汇报告》进行了点评,报告将在完善后于近期发布

相关阅读

08
2025.01

最新研究表明,林业碳汇交易需警惕劣币驱逐良币

苏州高新区(虎丘区)碳中和国际研究院与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联合发布《减碳绿途:通向中国高质量林业碳汇交易之路》

06
2025.01

碳市场2.0:林业碳汇的国际进展与本土实践|媒体工作坊回顾

当减碳目标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标发生冲突时,哪些解决方案是真正值得推广的,哪些需要我们批判性地审视?

20
2024.12

美国白宫公布了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这意味着什么?

美国华盛顿时间2024年12月19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了《巴黎协定》下的一项新的气候目标,即国家自主贡献 (NDC)。该计划承诺,到2035年美国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将全经济范围内的所有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61%至66%。同时,美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秘书处提交了这一目标作为其新一轮NDC。 美国首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