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为绿色和平零碳交通项目主任 朱伟望
首发于财新 “ESG30人”,原标题为《中国快递企业进欧洲:绿色合规性是关键》
在电商扩张的强劲推动下,欧洲的快递物流市场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3年,欧洲电子商务市场市场规模达到8000多亿美元,且预计将未来每年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1]。
这一趋势极大地刺激了市场对快递物流行业的需求。研究机构Mordor Intelligence预测,2024年,欧洲快递、快件和包裹市场规模将达到 1339.4 亿美元,到 2030 年将增至1679.4 亿美元[2]。
2023年,中国是欧盟第一大货物进口伙伴,也是欧盟第三大货物出口伙伴[3]。中欧持续增长的贸易流动促进了跨境物流的发展,欧洲的快递物流市场正处于快速扩张和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对中国的投资者和快递企业而言,欧洲的市场前景不容小觑,但要在此立足并不简单。
绿色合规性:中国快递企业立足欧洲市场的关键
今年7月25日,欧盟《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Due Diligence Directive)开始生效,强制要求对在欧盟运营的大型欧盟或非欧盟公司进行环境尽职调查,对过程有效性进行持续跟踪和公开披露。可以预见,欧盟环境标准要求将日益严格。遵守当地的法规与标准,对于外来企业来说,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业务稳定的底线。
物流行业是交通领域的关键排放源之一,因此也受到了欧盟的高度重视。笔者梳理欧洲货运相关制度后发现,欧洲对物流服务的监管极为严格,对安全、环境和清关通关等议题全方位关注。尤其在环境方面,欧洲已经在“减碳55%”的一揽子立法提案中对物流领域提出了一系列要求[4]。
一件商品从国内经由快递公司送到国外消费者手中,通常会经过国内揽收、国内仓库、出口报关、国际干线、进口清关、中转分拨、海外仓储、尾程派送八个环节。在绿色合规性上,这个链条中的每一环都必须遵守相应的国内与国际要求(如图1)。
欧洲对物流服务的绿色合规要求在出口报关这一环节就已经开始,并且对剩余的全部环节产生影响。以国际干线这一重要环节为例,欧盟议会2023年颁布的ReFuelEU Aviation Regulation要求,自2025年起,欧盟机场起飞的所有航班都必须使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与煤油混合的燃料[5]。据麦肯锡分析,2023年,中国37%的跨境电商货物通过空运发往欧洲[6]。
其次,欧洲的绿色仓储法规严格要求仓储设施需要符合能效和环保标准,这包括《欧盟能效指令》(Directive 2012/27/EU)[7]和绿色建筑认证(如LEED或BREEAM)[8]等。因此,海外仓的运营要重点考虑节能设备、可再生能源,并实施废弃物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据运联研究院测算,2022年,从 B2C 市场规模来看,中国跨境快递采用海外仓模式达 56%[9]。
针对重型车,法规也提出了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并且对低排放载具设置激励措施,使其更具经济性上的优势。此外,根据《欧盟清洁车辆指令》和各成员国的具体法规,快递公司在城市配送中必须逐步采用电动车等低排放和零排放交通工具[10]。
从具体国家来看,以欧洲最大的快递物流市场德国为例,该国2019年颁布的《联邦气候保护法》规定,到2030年,交通碳排放必须比1990年减少近42%[11]。为实现该目标,各类促进交通碳减排目标的政策与法规出台,例如:去年底开始执行的重型车辆收费标准对卡车征收二氧化碳附加费,进一步促使物流企业采用更绿色的运输方案;去年初生效的新《德国供应链法》明确规定企业的环境责任不再止于自己的工厂门口,要求企业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以识别、预防或尽量减少环境破坏的风险[12]。
值得注意的是,违反这些绿色政策与法规标准的企业将面临巨额罚款,甚至可能被限制或停止运营。作为全球电子商务行业的先行者,中国快递企业要在欧洲市场立稳脚跟,不仅要满足市场准入的基本绿色合规要求,还须制定灵活且前瞻性强的合规策略,积极适应和响应持续变化的法律环境,以增加业务稳定性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以行动投票:环保意识极强的欧洲市场
欧洲市场不仅有严格的环保政策,更有环保意识极强并且以行动投票的消费者。根据欧洲消费者组织(BEUC)的调查,超过69%的欧洲消费者在购物时会考虑企业的环保表现。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他们关注的领域之一[13]。近年来,在伦敦、巴黎、罗马、马德里、布鲁塞尔和维也纳等地陆续有消费者因环境影响对燃油货运飞机的使用表达强烈的不满。此外,许多大型品牌和零售商也已经将供应链的绿色绩效作为选择物流合作伙伴的重要标准。例如,宜家在其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明确指出,包括欧洲市场在内的供应链物流伙伴必须达到碳减排标准,并采取具体的减排举措。联合利华要求供应链中的所有合作伙伴实现绝对的减排目标,同时,在欧洲市场中与马士基等物流巨头合作,通过数字供应链平台NeoNav严格管理和控制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
因此,对于快递企业来说,在可持续物流方面做出持续的努力,不仅是合规的需要,更是赢得消费者信任和市场份额的重要举措。
借鉴先进的绿色实践,将挑战转化为机遇
已经在欧洲市场摸爬滚打若干年的DHL、DB Schenker、UPS、DSV和FedEX等物流国际巨头,在可持续发展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分析这些企业公开的环境相关资料,本文认为以下几个关键方面值得国内快递企业参考。
(1)设定清晰可追踪的减排目标:这些企业都设定了具有雄心的减排愿景,例如设置范围1-3的绝对减排目标,明确披露在减碳方面的投资预算等。此外,企业还通过细化年度减碳目标和披露范围1-3的数据,使减排进程更加清晰。国内的部分快递企业已经尝试作出减排承诺,但更有雄心、更高质量的承诺,才能使减排行动更系统、有效和可追溯。
(2)在排放最大的运输环节进行直接投入:国际物流巨头们试图解决运输过程中最难的减排问题,包括空运、海运、公路货运和最后一英里交付等。首先,这些企业高度重视航空运输减碳化,设定了可持续航空燃油使用比例的目标,像DHL、UPS和Amazon等企业也在采购全电动或零排放货机以解决航空排放问题。在道路运输这一排放最大的环节进行直接减排,使用电动化或节能的车辆是行业巨头们普遍采取的手法,这种对主要排放环节的识别和重视值得借鉴。
(3)全面推广可持续仓储:国内快递公司已经在可持续仓储上有较多探索,而这些国际物流巨头们在仓储设施上已经超越了试点阶段,DHL、DSV、 Kuehne+Nagel、UPS等企业已经承诺所有新建的仓库都将严格按照高绿色标准进行建设。例如,2023年起,所有新的DSV仓储设施现已通过BREEAM、LEED和DGNB等领先的绿色建筑标准的认证。
(4)强调供应链减排管理:国际物流企业们采取端到端的供应链全链条减碳举措的探索和技术创新,例如,DHL将超过50%的供应链纳入绿色解决方案的GoGreen计划,要求其供应链合作伙伴定期报告碳排放数据、设定减排目标,并通过第三方审核和绿色认证标准确保合规。
最后,中国出海的快递企业不只是商品运输的传递者,也会与出海电商一并成为全球消费文化的塑造者。中国快递企业要想打造国际竞争力,有必要将低成本高效率的经营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结合,在世界范围内推动环境友好、气候友好的消费行为,树立负责任、与时俱进的企业形象,赢得国际市场的尊重与认可。
文献参考
[1]Ecommerce Europe & EuroCommerce. (2023). European E-commerce Report 2023. Ecommerce Europe. Retrieved from https://ecommerce-europe.eu/wp-content/uploads/2023/11/European-Ecommerce-Report-2023-Light-Version.pdf
[2]https://www.mordorintelligence.com/industry-reports/europe-courier-express-and-parcel-cep-market
[3]https://ec.europa.eu/eurostat/statistics-explained/index.php?title=China-EU_-_international_trade_in_goods_statistics
[4]European Commission. (2021). Fit for 55: Delivering the EU’s 2030 climate target on the way to climate neutrality. Retrieved from https://ecommerce-europe.eu/wp-content/uploads/2023/11/European-Ecommerce-Report-2023-Light-Version.pdf
[5]European Parliament and Council. (2023). Regulation (EU) 2023/2405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18 October 2023 on ensuring a level playing field for sustainable air transport (ReFuelEU Aviation).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 Retrieved from 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CELEX%3A32023R2405
[6]McKinsey & Company. (2023). Cross-border e-commerce is luring Chinese shoppers.
[7]European Parliament and Council. (2012). Directive 2012/27/EU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25 October 2012 on energy efficiency, amending Directives 2009/125/EC and 2010/30/EU and repealing Directives 2004/8/EC and 2006/32/EC.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 Retrieved from 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celex%3A32012L0027
[8]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n.d.). BREEAM: The world’s leading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method for master planning projects, infrastructure and building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breeam.com
[9]https://www.alpha-cx.com/blog/cross-border-ecommerce-logistics-report-part-1/
[10]European Parliament and Council. (2019). Directive (EU) 2019/1161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20 June 2019 amending Directive 2009/33/EC on the promotion of clean and energy-efficient road transport vehicles.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 Retrieved from 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CELEX%3A32019L1161
[11]German Federal Government. (2019). Federal Climate Protection Act (Bundes-Klimaschutzgesetz, KSG). Federal Law Gazette I, p. 2513. Retrieved from https://www.bmuv.de/fileadmin/Daten_BMU/Download_PDF/Klimaschutz/ksg_en_bf.pdf
[12]German Federal Government. (2021). Supply Chain Due Diligence Act (Lieferkettensorgfaltspflichtengesetz). Retrieved from https://www.bmas.de/EN/Services/Press/release/2021/supply-chain-act.html
[13]European Consumer Organisation (BEUC). (2023). Consumer Survey on Environ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