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会议回顾 |《中欧清洁能源投资竞跑与合作》报告研讨会

2023年8月2日

2023年8月2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公共政策与创新研究所与北京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在北京举办“《中欧清洁能源投资竞跑与合作》报告研讨会”,本次会议得到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的支持,会议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展开。

碳中和时代,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速转型,绿色低碳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主要选项,中欧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气候治理与绿色经济合作催生的典范,也是全球两个最大的清洁能源投资方。双方都在推动工业、社会、运输乃至整个经济领域的绿色低碳化转型进程。面对气候变化这一全人类重大挑战,中欧宜携手建设绿色伙伴关系,倡导零碳发展模式,深化清洁能源领域合作。基于此,本次研讨会旨在深入讨论中欧双方在能源转型中的共同挑战与合作机遇,深入研析双方在清洁能源合作中的新领域与新动力。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刘波在致辞中强调了中欧双方开展能源转型合作的广阔空间与重要机遇,并简要介绍了北京市近年来的能源转型进程。

绿色和平东亚项目副总监张凯:无论从历史还是当下来看,中欧在清洁能源投资上的竞争和合作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进程。在各国政府强调产业链的韧性,更多的从安全的角度看待产业竞争力的背景下,把中欧清洁能源的合作,稳固在全球应对气候危机的正确赛道上,就变得尤为重要。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公共政策与创新研究所所长于宏源在引导发言环节中对《中欧清洁能源投资竞跑与合作》报告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解读,于宏源重点介绍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欧清洁能源投资的竞跑与合作》主要内容:随着《巴黎协定》与联合国全球零碳竞赛倡议(Race To Zero)的广泛推进,全球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绿色经济风起云涌,国家、地方、企业和社区都成为经济转型的利益攸关方。自 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达成以来,中欧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气候治理与绿色经济合作的典范,中欧绿色伙伴关系为《巴黎协定》与全球碳中和目标实现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全球碳排放的重要来源,能源行业是应对气候挑战的关键,到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需要彻底改变全球能源系统。当前世界正处于能源转型的初级阶段,在“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下,中欧等主要经济体在工业、交通、建筑、能源等领域引领绿色低碳化转型进程。欧洲方面出台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为其能源转型提供了强力支持,同时也在分类标准与模式制度层面为全球提供了借鉴。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能源转型工作,从政策、市场、技术等方面全面布局清洁能源发展,中欧双方在氢能、数字化、能源能效、电力市场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面对气候变化这一全人类重大挑战,中欧宜携手建设绿色伙伴关系,倡导零碳发展模式,深化清洁能源领域合作。
专题发言环节由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资深项目主任高雨禾主持。

生态环境部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碳中和是当前各国开展能源转型的主要目标,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等正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兴产业,中国在这一领域具有强大的市场与技术优势;同时,全球能源转型面临了地缘政治冲突等多因素的复杂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欧在气候与能源领域的合作需要新的思路和方案。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王瑞彬中欧双方正面临着政治与经济领域的双重困境,清洁能源领域或将成为双方深化全面合作的突破点,欧洲在俄乌冲突后经历了严重的能源危机,为双方的清洁能源产业链合作提供了动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室副主任张莹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会带动生产力与劳动力的进步,对全球就业市场产生积极影响,中欧双方在能源合作中的共识大于分歧。同时,中欧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何实现公正转型,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如何最大化提高社会福祉的方式来实现社会公正,也是中欧在能源转型中重要的竞争和合作领域。

资深能源专家资深能源专家张锐表示,乌克兰危机推动欧洲在关于能源领域的盟友、技术、产业等层面的发展战略上作出重大转变,他强调,挖掘中欧合作潜力需要落脚到具体的国别推进合作,其中北欧、中东欧等欧盟次区域应是中欧清洁能源合作研究的新视域。

国际著名能源学者张俊华欧洲对自身的能源转型提出了更高的目标,重点落脚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应用,聚焦于打造新型安全能源供应链,中欧双方宜在政治信任与长期战略方面开展有效协调。
评论发言环节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邢万里主持。

邢万里表示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是中欧合作的重要议题,中欧绿色经济合作呈现出不断发展、深化的态势,这也提振了共同应对气候与资源危机的国际信心。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高级项目主管张彦著:培育对全球能源产业的引领能力至关重要,清洁能源的全产业链转型是当前能源领域的发展趋势,中国正面临着技术标准、政策封锁、产业打压等方面的挑战,如何推动中欧双方在清洁能源产业链上形成稳定、可持续的合作关系至关重要。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发展合作所助理研究员孙天舒:中国全产业链发展完善但仍面临融资、标准、规则的瓶颈,中欧双方的能源合作是双方谋求共同利益、寻求和平发展的关键。在新的地缘政治形势下,以非洲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合作中的潜力正在突显,她表示,未来中欧双方也需要围绕非传统安全、发展融资和债务治理、金融体系改革等议题进行更大范围内的风险把控。

世界资源研究所北京代表处传播经理世界资源研究所北京代表处传播经理徐婧寒也强调了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的重要性,她表示中欧能源合作应遵循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合作共赢的“三共”原则,第三方市场合作将为双方提供新机遇。

外交学院战略与和平中心副主任外交学院战略与和平中心副主任张建强调,中欧能源合作正享有充足机遇,双方宜在能源多元化、新型机制化建设、区域协调、新技术领域四个方面开展务实合作。中欧在气候与能源领域的合作需要渐进性的调整,在体制机制层面推动和深化国际治理机制性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汪万发:中欧绿色合作规格不断提高,双方高层领导人对话沟通机制正发挥着引领作用,双方的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模式不断多样。

最后,Agora能源转型论坛中国区总裁涂建军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受到气候变化和地缘政治的影响,国际形势发生了深远改变,欧合作正处在关键的历史转折点,中国在清洁能源供应链领域具有优势,但如何进一步建立政治互信是未来双方能源合作的重要话题。他表示,确保中欧在清洁能源转型与相关投资型贸易领域合作的去政治化和互利共赢是保障中欧未来在能源投资和贸易领域可持续的关键。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公共政策与创新研究所副研究员周亦奇、助理研究员朱云杰、绿色和平能源低碳发展项目课题组主要成员通过线上和线下形式共同参与此次会议。

相关阅读

22
2024.08

媒体观察 | 关于能源转型我们都在聊什么?

如何让多元利益相关方深刻理解中国能源转型的挑战和机遇,如何让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触达更广泛的人群,如何让中国在能源转型中的故事被更多人看到,如何让这一宏大复杂的议题被更多人理解并引发共鸣……为解答这一系列问题,绿色和平跟踪并梳理了2023年至2024年4月关于能源转型的中文媒体报道,以全面了解能源转型议题在中文媒体中的呈现。

21
2024.08

最新数据 | 2024上半年煤电核准“步伐”放缓

2024年上半年,全国总核准煤电装机约1034.2万千瓦,比2023年上半年同比减少约79.5%,煤电核准呈现“踩下急刹车”的趋势。不过,今年新审批的煤电项目仍以不利于煤电发挥支撑性功能的大型机组为主,并主要来自安徽(200万千瓦)、江西(200万千瓦)、新疆(132万千瓦)等11个省份。

19
2024.08

解锁能源转型报道的新视角 | 媒体工作坊回顾

8月13日,绿色和平携手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举办了“2024年,能源转型的故事还能怎么讲”媒体工作坊,与来自产业、学术、媒体的嘉宾学者一起探索能源转型议题报道的边界和维度,以下是本次工作坊一些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