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最新数据 | 全球电子制造业用电量飙升 或阻碍1.5度控温目标

2023年4月20日

在绿色低碳转型共识下,供应链减碳是目前各产业发力的重点。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为12.1亿台[1]。 庞大的数据指向一个易被忽视的事实——消费电子行业的供应链已经成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东亚地区依靠在半导体、显示面板、最终装配等产业的优势地位成为全球电子制造业的核心地区,也是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以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地带。

2023年4月20日,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东亚分部发布报告《“隐身”的碳排放——消费电子供应链电力消耗及碳排放预测》(以下简称“报告”),研究了东亚地区的三星电子、台积电、立讯精密等13家头部电子制造企业的气候承诺及行动。报告发现,电子制造业特别是半导体行业的碳排放量正在飙升,而头部企业的气候行动滞后,不符合2030年全球控温1.5摄氏度的目标。

相比于显示面板制造和最终装配,半导体制造的用电量与碳排放增长趋势更为突出。报告通过历史数据建模的方式预测了全球半导体行业及重点消费电子供应商203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显示,至2030年全球半导体行业的用电量将飙升到237太瓦时,接近澳大利亚2021年的全国用电量;由于半导体行业的碳排放主要来自化石能源的消耗,至2030年,半导体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到八千六百万吨,超过葡萄牙2021年的全国排放量。

中国大陆三家供应商气候行动滞后,可再生能源转型是关键

报告研究了立讯精密、京东方、歌尔等三家中国大陆电子制造企业的至2030年的气候承诺及行动。它们也是苹果、华为等电子消费品牌的核心供应商。在三家企业中,仅有立讯精密承诺“2050年之前实现自身运营层面碳中和”,其余两家尚未做出气候承诺。然而,截至目前为止,立讯精密尚未公开披露短期或中期的减碳目标及100%可再生能源使用目标。依据其碳排放增长趋势,立讯精密2030年后的碳排放量预计将持续增长,减排进程或落后于中国提出的2030年碳达峰的国家战略时间线。

在其2021年的环境数据中,立讯精密所披露的碳排来源主要是电力消耗,占其范围一及范围二总排放的90%以上。研究依据其历史用电数据及企业增长规模推算,若缺少短期及中期减碳目标的约束,到2030年,立讯精密的用电量将达到7.4太瓦时,是2021年用电量的3.5倍。

绿色和平东亚地区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吴雪莹表示:“当一家企业的电力消耗占运营层面碳排放量的90%,扩大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应是企业低碳转型的首要任务。立讯精密及其他中国大陆供应商应当尽早承诺在2030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的目标,加速绿色低碳转型进度。”

根据报告分析,13家电子制造企业超过50%的全范围碳排放来源是电力消耗。报告建议,为实现全球控温1.5摄氏度的目标,电子制造业企业需要在2030年前将碳排放量削减50%,关键路径是在2030年前达成100%可再生能源使用。在实现路径方面,报告建议,考虑到环境属性所有权、本地性、额外性等因素,企业应当优先考虑进行绿色电力交易、投资建设集中式、分布式发电设施,而不是购买非捆绑可再生能源证书(RECs)。

点击下载媒体简报

*2023年5月22日,简报更新了全球半导体产业整体用电量数据。至2030年,全球半导体制造业预计将消耗237TWh。

注解:

 [1]  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 (2023). Smartphone Shipments Suffer the Largest-Ever Decline with 18.3% Drop in the Holiday Quarter and a 11.3% Decline in 2022, According to IDC Tracker. Retrieved April 11, 2023, from https://www.idc.com/getdoc.jsp?containerId=prUS50146623

媒体联络:王乐

lewang@greenpeace.org

相关阅读

16
2023.05

JUSTPOD x 绿色和平 | 从中国西北出发,了解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不只是气温升高一点点这么简单。跟随我们聚焦一个地区——中国西北,那里保留着自汉唐以来丰富的不可移动的历史遗迹,石窟、雕塑、壁画、建筑等艺术,在长期以来稳定、干旱的气候条件下保存。但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加剧,温度升高导致石窟内外温差增大,壁画脱落开裂;降水增多导致石窟受潮发霉;沙尘暴导致石窟 […]

11
2023.05

最新报告 | 车企退燃迫在眉睫,新能源汽车产能布局攸关市场份额

报告研究发现,主要外资车企由于在新能源汽车产能布局上整体落后于中国车企,将面临较高的市场份额下滑风险。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车企的燃油车产能闲置风险将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