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回顾COP27 | 倡导公众行动,绿色和平与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等共办中国角边会

2022年11月21日
© Wei Yi / Greenpeace

2022年11月20日,沙姆沙伊赫——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经过两晚的“加时”谈判后终于落下帷幕,损失和损害融资基金机制的设立标志着气候正义的新曙光。

本次COP27大会,又被称为是“非洲的气候大会”,讨论重点包括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承诺却并未充分履行的气候融资,以及调动资金用于适应气候变化影响和补偿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失与损害等。在会议最后时刻,近 200 个缔约方达成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就设立损失和损害基金,以向因日益加剧的气候危机而遭受重创的脆弱国家和社区提供重要支持。

绿色和平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观察员机构,积极参与了历届联合国气候大会的现场工作。11月6日,COP27大会开幕日的中国角首场边会活动,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和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办,绿色和平北京办公室协办。边会主题是“绿色生活,共建共享——倡导公众参与绿色行动”。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中国气候变化谈判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中国气候变化谈判代表团副团长、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苏伟出席本次会议,中国谈判团代表、生态环境部专家和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代表等共同参与了本次边会。

© Wei Yi / Greenpeace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会上致辞并强调,公众参与是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每个国家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指标。中国将与各方一道按照公开透明、广泛参与、协商一致、缔约方驱动的原则,共同推动COP27取得成功,为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绿色和平中国总负责人袁瑛在会上发言表示,在中国 “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 ”目标的推进下,各级政府和产业行动已经被广泛地激发出来。与此同时,公众的积极响应和创新行动将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如何调动公众更积极的气候行动,激发更多样的行动探索,将加大的助力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在本次边会上,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和绿色和平共同制作和推出的《公众气候行动指南》也正式发布。这个工具包旨在提升拓展中国公众积极参与全球气候行动的边界, 激发公众的主动性,并鼓励行动的多样性。

© Wei Yi / Greenpeace

在介绍《公众气候行动指南》时,袁瑛表示,公众气候行动的主动性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建立“气候行动与我有关”的认知——绿色和平的调研发现,公众气候行动的意愿度与气候变化和其日常生活的连接紧密度正相关;此外,创造主动性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要有“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这些方案需要具体,需要社群和同伴的相互支持,需要能结合到自己的生活工作场景中去。

“在极端气候天气肆虐的今天,我们发现气候变化风险,是一个建立有效认知的突破口”,袁瑛介绍道。“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高温热浪、洪水以及其他极端事件,都在影响着人类所生活的城市的发展、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出行、各种兴趣爱好。从这些“与我有关”的联系开始,公众才会开始主动思考可以做什么去贡献给气候变化应对。”

© Wei Yi / Greenpeace

解振华表示:“应对气候变化要与社会发展统筹规划协调推进,通过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引领作用,促进转变高消费、高污染、高排放的传统发展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走绿色、低碳以及循环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正在大力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袁瑛也在边会上介绍了绿色和平过去二十年在中国开展的各种面向公众的环境议题工作。“结合绿色和平国际的经验和二十年本地化的实践,鼓励和赋能公众更广泛的参与,始终是非营利环保机构的工作重点和独特优势。通过《公众气候行动手册》,我们鼓励公众自主学习气候变化知识,在设计低碳行为时去结合自己与家庭的实际;能够甄别哪些低碳产品是自己的真需求,不过度消费;和主动宣传气候变化和气候行动。绿色和平希望给公众气候行动提供更多的支持。”袁瑛说。

目前,《公众气候行动手册》已在绿色和平北京办公室的官方网页上线,尽管COP27大会已经落下帷幕,但公众气候行动的倡导工作才刚起步,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危机需要更多个体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相关阅读

01
2024.02

会议回顾 | 容量电价应如何助力电力低碳转型?

容量电价的出台仍需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29
2024.01

“十四五”赛程过半,这四个省份在新能源汽车赛道跑得如何?| 绿色产业政策观察

2023年第四季度,比亚迪纯电动乘用车的全球销量首次超过了特斯拉,跃居全球首位

29
2024.01

青年志 | 连体检都害怕的上班人,为什么还要关心地球的健康?

青年志与绿色和平共同采访了五位“环境先锋”,针对环境议题的现状提出了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