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与中华环保联合会共同发布《中国资产管理机构气候表现研究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选取15家注册地在中国大陆地区、资管规模最大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评估中国资产管理机构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表现。
《报告》从“气候风险治理”和“实际气候行动”两方面评估,结果显示,15家头部资管公司的总得分均未达到及格水平(即总分的50%),得分主要分布在D级至F级,A级至C级空缺。同时,多家资管公司的投资组合和可持续金融产品中含有较大比例的高碳行业(八大控排行业及其上下游产业)标的,这表明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目前在实际气候表现方面整体步伐缓慢。
资管公司气候行动滞后具体表现为,多家资管公司对与投融资活动相关的范围3碳排放认知和重视程度不足,尚未设定科学的中长期气候目标。除华夏基金和南方基金两家公司公布了自身运营层面的碳中和目标外,其他13家公司均未做出相关声明。虽然《报告》内15家机构均加入了与责任投资、可持续发展等议题相关的倡议联盟,但尚未有一家公司针对范围3的碳排放做出气候承诺,没有设定科学完整的气候目标。
与此同时,多家资管机构的投资组合中含有大量高碳行业标的,投资理念与实际行动严重脱节。《报告》显示,2021年度15家资管机构对高碳排行业的股票投资规模总计超过52亿元人民币,其中高碳投资占股票投资总规模的13.6%。其中,大成基金投资组合中的高碳投资占比甚至超过40%,在气候风险治理方面表现较好的南方基金也持有25%的高碳投资。
此外,一些资管公司发行的可持续投资产品也具有高碳属性。经过筛选的37支偏股型的可持续主题主动公募基金产品中,有23支产品的前十位持仓中含有高碳投资标的,此外还有6支基金成立时间较短没有公布持仓信息,这意味着只有两成可持续主题的基金产品在选股方面名副其实。
信息披露意愿度低是资管行业普遍存在的另一问题。目前,国内资管行业参与信息披露整体处于起步阶段:仅两家公司发布了独立的ESG或社会责任报告,三家公司发布了责任投资相关政策文件,但报告都未经过独立第三方审计鉴证,11家资管机构尚未核查及披露其碳排放相关的任何信息。
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袁媛表示:“当下气候变化、新冠疫情等事件持续加剧社会的系统性风险。资产管理者应当利用其对实体企业和资产所有者的双向影响力,督促高碳行业企业公布切实可行的转型计划,引导企业提高信息披露度,将投资引导向真正绿色低碳的产业,对资产所有者负责。因此,中国头部资管机构应承诺2050年或更早实现包括自身运营及投融资活动相关的全范围碳排放净零目标,同时尽快制定具体的分阶段碳中和目标以及相应的气候行动计划来落地其承诺。”
金融机构的投融资活动及其产生的气候环境影响正在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近年来,全球头部金融机构纷纷声明支持可持续投资,承诺实现投资组合的净零排放目标。在落实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行动上,中国金融机构究竟走到了哪一步,仍是需要深入研究分析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绿色和平推出《中国资产管理机构气候表现研究报告(2022)》, 从设定气候目标、制定行动计划、实施执行计划、监测追踪进度、披露沟通等维度评估资管机构在将气候问题纳入公司决策运营和投资活动方面的实际行动进展,提供冷静客观的洞察,同时针对资管行业助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路径。
应对气候变化所需的资金体量庞大,全球主要金融机构的决策指引和融资支持是当前绿色产业筹措资金、全社会低碳转型的重要杠杆。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袁媛表示:“中国资管行业亟需提升对‘双碳’目标的响应速度,头部资管机构应尽快跟上国际同行的步调,加快建立及完善应对气候风险的机制,主动披露气候相关风险信息。同时尽快启动对投资组合高碳资产暴露度及碳排放的盘查,规范产品实质和管理,补足当前投资理念与实际行动之间存在的差距,避免洗绿。”
随着ESG、责任投资等议题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监管层面反“洗绿”手段不断升级,未来,社会对资管行业的要求将会进一步深化到实际执行层面,也将有更加完善的方法来评判资管行业是否存在“洗绿”问题。资管机构应认清现状,将可持续投资理念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从而避免系统性的“洗绿”风险。
媒体联络
Yuxiao 绿色和平东亚分部传播主任
yxli@greenpe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