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多级精炼”实现“变废为宝”,浙江因地制宜提高易腐垃圾经济环境双重效益

2022年3月24日

2022年3月24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中华环保联合会、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和浙江工业大学联合发布研究报告《浙江省易腐垃圾处理典型案例及成本效益分析》,在总结浙江省易腐垃圾处理典型经验基础上,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对典型案例进行了经济、环境成本效益评估。报告指出,项目规模越大、产业链越长、副产品越多,实现“多级精炼”,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越好。同时,与填埋、焚烧等传统垃圾处理方式相比,以厌氧发酵、好氧堆肥和饲料化处理为主的易腐垃圾处理方式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

易腐垃圾指易腐烂的、含有机质的生活垃圾,包括家庭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和其它厨余垃圾。近年来,中国的易腐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已占据城市生活垃圾的一半甚至更高。2020年,中国餐厨垃圾产生量就达12775万吨,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愈发严重。

2009-2020年中国餐厨垃圾产生量。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作为无废城市建设的关键一环,改善易腐垃圾处理,不仅事关污染物排放控制、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低碳化管理,也事关循环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改善。”绿色和平“无废城市”项目主任刘华说,“目前,与快速增长的易腐垃圾产生量相比,易腐垃圾处理能力存在缺口,产业发展还面临着资金、技术等诸多挑战,探索兼具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易腐垃圾处理方式刻不容缓。”

因地制宜的管理探索

为改善易腐垃圾管理方式和处理技术,浙江省从强化顶层设计和政策管理集中发力,把生活垃圾治理确立为打造“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和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标志性工程,先后出台了《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标准》《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一系列政策法规,推动工作迈入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轨道。同时,成立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多部门协调分工的管理体制。2020年,浙江省生活垃圾清运量较2019年减少85万吨,首次实现生活垃圾总量“零增长”。2021年1月1日起,全省垃圾填埋场除应急处置外全面终止作业,在全国率先实现“零填埋”的目标。

报告发现,浙江省目前已形成了多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易腐垃圾管理方式。湖州市南浔区面对易腐垃圾末端处置难题,通过推行易腐垃圾就地处理方式,利用微生物发酵降解系统高效降解易腐垃圾,实现了环境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台州市仙居县着力解决生活垃圾差异化收费与监管,制定了“三色定级”与差异性收费等政策;在垃圾分类工作机制上,金华市浦江县形成了“两拣四分”和“三级监管”模式,在地方上形成了一套简单科学的农村生活垃圾长效分类模式;宁波市则针对生活垃圾精准分类管理,依托世界银行贷款推行建设了居民端全品类生活垃圾智能分类设施体系。

“随着浙江全面推行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易腐垃圾分类收集量也迎来快速增长,过去相对简单粗放的处理方式已不再适用,亟需提升现有处理方式综合效益,探索更加科学的手段。”刘华表示。

易腐垃圾处理的“经济账”

目前,易腐垃圾主要通过厌氧发酵、好氧堆肥、昆虫饲养等方式进行资源化利用,能源产物进行能源化利用。浙江省目前的处理技术路线可概括为“预处理+资源化利用”,主流处理工艺为利用厌氧发酵技术,物料经不同的方式预处理后,以厌氧产沼气为处理目标,对净化处理后的沼气及脱水处理后的沼渣进行资源化利用。

报告显示,处理每吨易腐垃圾的经济成本在193.34~556.59元不等。在不计入政府补贴的情况下,企业核心收入主要来自项目的产物油脂和沼气。扣除财政补贴,大部分项目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说明现阶段财政补贴政策对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市场培育和企业扶持十分必要。

环境效益方面,报告指出,与传统垃圾处理方式相比,以厌氧发酵、好氧堆肥和饲料化处理为主的易腐垃圾处理项目在降低能耗、减少温室气体及污染物排放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另外,结合现有研究来看,类似项目避免了传统处理方式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带来的健康成本,存在较大的社会效益。

总体上看,项目规模越大、产业链越长、副产品越多,通过多种处理方式的组合实现“多级精炼”,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越好

社会视角下易腐垃圾处理项目成本效益比较。图片来源:绿色和平

《“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以及日前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底,全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左右,将加快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统筹解决餐厨垃圾、家庭厨余垃圾、农贸市场垃圾处理问题。

报告认为,加速推广具有较高综合效益的易腐垃圾处理项目,需要从资金、技术、管理三个方面形成合力,不断探索优化易腐垃圾处理技术,强化顶层设计与配套管理政策,同时维持当前财政补贴力度,扩大资金来源,合理分担处置成本。

报告全文下载《浙江省易腐垃圾处理典型案例及成本效益分析》

媒体联络

韦毅,绿色和平传播主任,15221998207,wei.yi@greenpeace.org

相关阅读

06
2023.12

绿色和平主办COP28中国角边会 | 助力全球绿色公正转型

12月5日,在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以及世界粮食计划署等联合主办的 “海外新能源投资与绿色公正转型”主题边会上,中国代表团高级顾问、外交部原副部长刘振民、德国联邦外交部国务秘书兼国际气候行动特使詹妮弗·摩根、绿色和平全球气候政策资深专家凯萨·科森恩,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国合会一带一路 […]

01
2023.12

新京报COP28专访:力推低碳转型,中国被期待发挥更强领导力

专访媒体:新京报零碳研究院 专访对象:绿色和平中国总负责人袁瑛 11月30日,号称史上规模最大的气候大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迪拜开幕。全球盘点、损损机制、甲烷治理、能源转型等议题都将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次气候大会召开之际,新京报零碳研究院连线采访了国际 […]

28
2023.11

COP28迪拜气候大会倒计时:这几个谈判议题是关键

距离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正式开幕只有最后三天。今年以来,中国、美国和欧盟等几大全球主要经济体,在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议题上的互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本届COP28的底色。 从本月中美发布的《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来看,面对全球气候危机,中美在能源转型正义、可持续复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