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9日,北京——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与中华环保联合会发布《平台上的权与责:平台企业环境治理责任履责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报告(下称报告),系统梳理了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环境影响,并首次界定平台企业的环境治理责任范围。报告强调,平台企业目前的环境治理履责水平与其在平台生态系统中的权力之间差距显著,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平台企业需要建立系统、前瞻的环境治理机制。
平台企业领导着多达数以亿计用户构成的生态系统。报告指出,全球范围内,电商、出行、生活服务等不同领域的平台生态系统在发展中频繁出现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出售含有毒有害物的商品、过度包装、食物浪费等现象,加大了应对气候变化、废弃物管理与循环经济、生物多样性保护、污染防治等多项环境治理工作的难度。
截至2020年底,全球市值超100亿美元的平台企业达76家,市值总额超12.5万亿美元;排名前十的平台企业市值平均增长率高达55.4%,平台企业的发展壮大占据了全球经济版图的重要位置。同时,平台模式更已深入多样的经济活动中,覆盖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报告指出,作为平台生态的构建者和“看门人”,平台企业不仅在供给端享有市场准入、资源调配、裁决纠纷等关键权力,同时还以数据为核心深度塑造着人们的生活秩序。日益严重的环境负外部性和强大的组织权力模式,都在要求平台企业相应提升其环境治理责任的强度。
“平台企业的商业模式决定了其环境足迹大部分来自平台生态系统中供给端和消费端的广大用户,以及供应商。”对于平台企业应该主动承担的环境治理责任范围,绿色和平平台企业环境责任项目主任夏怡雯表示,“对于环境足迹庞大的头部平台企业来说,环保不应只是公益慈善活动,而是对和平台深度绑定的数亿用户的环境影响担负预防、记录、减缓等责任,对我们共同拥有的地球负责。”
通过梳理平台企业环境治理责任的履责现状,报告发现:至本报告截稿时,只有少量平台企业做出了碳中和目标承诺,环境数据信息披露不足的问题也广泛存在于本以数据能力见长的头部平台企业中。可见,各平台企业现有的环境治理举措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大多平台企业现有的治理举措对于平台生态系统中的环境问题并未展现出显著效果。
平台企业领导着庞大的平台生态系统,拥有着强大的数据技术创新能力和资源聚集能力,而它们片面、滞后、甚至缺席的环境治理行动,与其享有的巨大权力形成鲜明的对比。
报告认为平台企业在环境治理方面应该具有前瞻性与系统性,并提出了具体建议,包括:在内部建立环境事务管理部门并定期向最高决策层汇报,建立供应商环境表现管理制度和面向用户的行为规则和奖惩机制,并定期、高质量地公开披露关键环境信息等。在此基础上,报告呼吁各平台企业尽快制定全范围碳中和承诺和路线图。
对于平台企业环境治理履责的益处,绿色和平项目主任夏怡雯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气候变化议题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这一趋势在实体经济和金融政策中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平台企业保持环境治理履责的前瞻性与系统性,不仅可以减少自身经营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还能更好应对气候变化等内外因素带来的风险与挑战。”
2021年10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组织起草了《互联网平台落实主体责任指南(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以进一步推动平台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由此可见,在中国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大背景下,各监管部门对于平台企业履行“看门人”职责的要求与期待亦与日俱增。平台企业若想在中国低碳转型的趋势下脱颖而出,就需要坚持前瞻性与系统性地履行环境责任,并着眼于全平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报告原文:《平台上的权与责:平台企业环境治理责任履责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媒体联络:
李小溪 绿色和平传播主任
电话:18611158121
邮箱:li.xiaoxi@greenpe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