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中国绿⾊复苏季度观察 | 2020年第四季度:提高气候目标,发展绿色低碳数字新基建

2021年2月9日

放眼全球形势,聚焦中国复苏,促进气候目标达成。绿色和平将季度性地从经济、环境和社会等维度整理分析中国复苏数据,探索中国后疫情时代深化高质量经济改革和绿色转型并行之路。

“十三五”规划收官在即。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气候变化引发的各种极端天气的考验下,2020年中国国民经济恢复远超预期。最后一季度经济进一步平稳恢复,更是为绿色转型奠定了良好基本面。

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15大类、60条细分的建议。《建议》对于环境保护要求非常明确,既有2035年远景目标,也有“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有11条建议与能源和电力紧密相关,涉及碳排放、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而在推进和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方面,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也将大有可为。

除了新五年规划和远景目标的确立,我们更欣喜地看到中国在气候变化和低碳议题上更进一步的决心——国家提出更高的自主贡献目标,并首次在中央经济小组工作会议上纳入气候议程;更多能源和数字经济行业代表也开始带头承诺低碳转型。

2021年是中国发展经济和社会、实现气候目标并推动全球绿色复苏的重要阶段。面对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中国应继续完善政策并增强韧性,以减碳为抓手,发展绿色新基建,支持省、城市及重点行业率先达峰,实现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查看或下载2020年第四季度报告:

中文版:

英文版:

相关阅读

19
2025.05

气候”人从众”|来第二届鸭先知文化节「共创」气候行动未来式

第二届鸭先知文化节将于2025年6月6 - 8日在杭州余杭青山村举办,由绿色和平与杭州市生态文化协会主办。活动设工作坊、展览等,聚焦气候行动多面性,邀各界人士共探气候解决方案,扫码可报名。

10
2025.05

可持续食农领域如何帮助农户应对气候变化?

在绿色和平的《节气的时差》研究报告发布会上,来自大理的民俗文化观察家、来自广州的可持续农产品消费者、来自北京的生态农业倡导者们聚在一起,提出了她们眼中,可持续食农领域帮助农户应对气候变化的经验与方法。

09
2025.05

哪些传统农业智慧与新技术,可以应对气候变化?

在我们的传统农业智慧宝库中,还有哪些技巧可以拿来复用?在现代科技手段中,又有哪些惊喜值得发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