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绿色和平回应《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7年1月5日

201715日,北京——“中国经济正在从过去依赖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工业向服务业转型,中国的经济增长将不再依赖能源消费的增长。” 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副经理袁瑛说,《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落实了中国从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转型的决心”。

1月5日,国家能源局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下称“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要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按照这个控制目标,从2015年起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要控制在3%左右,比2001至2015年期间的年均增长7.5%低4.5个百分点。

图片说明:中国2005年至2020年的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增长情况 (绿色和平整理)

“尽管从‘规划’中能看出中国政府推动能源转型的坚定决心,但是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仍低于预期,中国必须推动发展更多的风能和太阳能,并认真对待已存在的‘弃风’、‘弃光’问题,”袁瑛说。

根据“规划”,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将从2015年的64%下降到2020年的58%以内。按照“规划”数据推算,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消费增量是煤炭增量的3倍多,约占能源消费总量增量的68%以上。可以说,清洁低碳能源将是“十三五”期间能源供应增量的主体。50亿吨和58%的‘天花板’都预示着在中国新的经济模式下,未来五年的煤炭消费量将很难超过2013年的峰值水平。

“规划”提出,未来五年,58%的新增风电装机以及56%的新增太阳能装机将位于中东部地区,并以分布式开发和就地消纳为主,减少输电通道的建设。

“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和中国对《巴黎协定》的履行,促使中国政府必须以多元化的能源能源供应体系代替‘一煤独大’的局面。未来五年如何解决有效的解决‘弃风’、‘弃光’和煤电产能过剩的问题,将是中国能源革命是否能成功的关键,”袁瑛评论说,“‘规划’改变了可再生能源产业以资源禀赋为先决条件的发展思路,推进可再生能源在高负荷地区的就近生产和就地使用。这一布局调整有助于缓解中国能源区域性过剩和地区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并推动‘弃风’、‘弃光’问题的解决”。

 

媒体联络:

徐超,绿色和平资深传播主任,18614073326,xu.chao@greenpeace.org

相关阅读

15
2025.01

回顾2024:面对不确定性,中国车企的绿色突围之路

2024年上半年中国车企海外使用阶段碳足迹分析

08
2025.01

最新研究表明,林业碳汇交易需警惕劣币驱逐良币

苏州高新区(虎丘区)碳中和国际研究院与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联合发布《减碳绿途:通向中国高质量林业碳汇交易之路》

06
2025.01

碳市场2.0:林业碳汇的国际进展与本土实践|媒体工作坊回顾

当减碳目标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标发生冲突时,哪些解决方案是真正值得推广的,哪些需要我们批判性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