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调查报告】中国煤电产能过剩与投资泡沫研究

2015年11月18日

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全社会用电量增长态势也经历了由高速到中速的剧烈调整。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简称中电联)公布的统计数据,2014年全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4286小时,为1978年以来的年度最低水平,同比降低235小时,其中火电设备利用小时4706小时,同比降低314小时,比上轮低谷1999年的4719小时更低。2015年火电利用小时预计会进一步走低,从1-9月份数据来看,全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3247小时,同比下降265小时,降幅为7.55%,预计2015年火电利用小时可能跌破4400小时。

火电利用小时持续走低,除了受配合清洁能源并网的调峰需求增加以及气候异常的影响之外,更主要的是火电装机增长速度与电力需求增速不匹配。2011年全社会用电量470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97%;2014年全社会用电量55233亿千瓦时,增速降为3.77%,创下1998年以来的新低。2015年1-9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413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8%,增速同比回落3.0个百分点。但是电力装机的投资热情依旧不减,根据中电联的估计,预计2015年末,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4.6亿千瓦,同比增长7.1%左右,其中煤电装机容量在“十二五”期间新增约2.14亿千瓦。

电力规划执行的滞后性和电源建设周期长等特点使得电源建设难以与需求增长始终保持一致。但更重要的是煤电的显著经济优势和当前低煤价、高上网电价助长的投资冲动,促使煤电新增装机增长显著高于实际需求。

本报告简要分析了“十二五”期间电力发展现状,尤其是火(煤)电的产能利用情况,在展望“十三五”电力需求和可再生电力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匡算了我国煤电的发展空间,对煤电产能过剩与投资风险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思路如图所示。

点击下载完整报告>>中国煤电产能过剩与投资泡沫研究

 

相关阅读

15
2025.01

回顾2024:面对不确定性,中国车企的绿色突围之路

2024年上半年中国车企海外使用阶段碳足迹分析

08
2025.01

最新研究表明,林业碳汇交易需警惕劣币驱逐良币

苏州高新区(虎丘区)碳中和国际研究院与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联合发布《减碳绿途:通向中国高质量林业碳汇交易之路》

06
2025.01

碳市场2.0:林业碳汇的国际进展与本土实践|媒体工作坊回顾

当减碳目标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标发生冲突时,哪些解决方案是真正值得推广的,哪些需要我们批判性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