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京津冀雾霾“病因”明朗 冬奥会空气达标减煤是关键

2013年12月2日

为了全面解释京津冀地区雾霾成因、提出有效对策,绿色和平与英国利兹大学关大博教授的团队从2012年年底开始收集整理京津冀地区全行业的排放源数据,运用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型(CMAQ)和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效益模型(GAINS),综合分析PM2.5一次源和前体物的排放,量化各行业部门和燃料类型i对PM2.5的贡献。《雾霾真相——京津冀地区PM2.5污染解析及减排策略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是国内外第一份公开发表的全面分析京津冀地区PM2.5来源,并评估2022年该地区空气质量达标可行性及提出相应政策建议的研究报告。

“根据污染源排放清单ii估算,2010年,京津冀地区共向大气排放了一次源PM2.5 颗粒物及其二次源主要前体物一千多万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气候第五工作小组报告主要撰写人,利兹大学关大博教授表示,“辨明这些PM2.5污染物的来源,是京津冀地区进行科学、系统减排的重要依据。”

《研究》发现,以燃料类型来看,过度依赖煤炭的能源供应结构对京津冀地区的PM2.5污染影响巨大。煤炭是京津冀地区主导性的燃料污染来源,占一次PM2.5颗粒物排放的25%,对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贡献分别达到了82%和47%.以行业来看,煤电厂和钢铁厂、水泥厂等工业排放源是京津冀地区的主要污染源,占京津冀地区一次PM2.5颗粒物总排放的57%,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总排放的81%和64%.

“我们的研究也进一步佐证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的煤炭消费减量,以及‘两高’行业削减产能,是空气污染治理的正确方向。” 利兹大学关大博教授说,“不过,按照《计划》提出的PM2.5每五年下降25%的速度,京津冀地区的居民要等到2030年之后才能呼吸到达标的清洁空气。”

11月,北京市和张家口联合提出申办2022年冬奥会。《研究》显示,京津冀地区如果要在2022年冬奥会时空气质量达标,就需要在2022年前,实现PM2.5颗粒物排放总量在2010年的基础上削减80%.这意味着需要减少60%的SO2排放,75%的NOx排放,85%的NH3排放和90%的VOCs排放。

《研究》针对各地的排放源的差异,分别给出了加快达标步伐的减排建议。重点在于大幅度降低钢铁、水泥等“两高”产业的比重,进行电力行业的去煤和清洁替代,同时辅以高效、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的末端治理。上述一系列措施有利于煤炭消费量的进一步降低。

“治理雾霾,京津冀地区无法做到‘独善其身’,更大范围的区域联控很有必要。”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黄玮指出,“考虑到二氧化硫等主要PM2.5前体物可远距离传输的特性,山西、内蒙古等京津冀周边省份需要进一步降低煤电发电比例。”

“2022年冬奥会前实现空气质量达标不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京津冀地区需要进行根本的工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减少煤炭消费。”黄玮表示。“这必然需要相当的政治决心和政策助力。但是,这也正是京津冀乃至全国在雾霾挑战前必须要做出的决断。”

【报告下载】

http://www.greenpeace.org/china/zh/publications/reports/climate-energy/2013/jjj-frog-track-rpt/

媒体联络:

林孜   绿色和平媒体主任      +86-18911869884     +86-10-65546931, 122

 


i 本研究燃料消费类型包括:燃煤,油品,非燃料排放(工业过程)、生物质燃料、燃气;部分行业类型包括:交通运输、工业生产过程、能源部门(燃煤电厂)、居民和商业部门、农业及燃料生产和其他排放源;
ii 本研究中使用的是2010年的排放源清单,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1》、《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2》及环保部公开信息,尽管京津冀地区的能源消费总量、污染排放总量、部分工业产能等发生了改变,但是该地区的不同燃料消费比例、行业相对比例以及燃煤锅炉末端治理安装率等并未发生大的改变,本研究对燃料贡献和行业贡献的趋势分析依然有效。

相关阅读

16
2023.05

JUSTPOD x 绿色和平 | 从中国西北出发,了解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不只是气温升高一点点这么简单。跟随我们聚焦一个地区——中国西北,那里保留着自汉唐以来丰富的不可移动的历史遗迹,石窟、雕塑、壁画、建筑等艺术,在长期以来稳定、干旱的气候条件下保存。但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加剧,温度升高导致石窟内外温差增大,壁画脱落开裂;降水增多导致石窟受潮发霉;沙尘暴导致石窟 […]

11
2023.05

最新报告 | 车企退燃迫在眉睫,新能源汽车产能布局攸关市场份额

报告研究发现,主要外资车企由于在新能源汽车产能布局上整体落后于中国车企,将面临较高的市场份额下滑风险。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车企的燃油车产能闲置风险将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