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为期一周的新一轮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会议在德国波恩开幕。今年以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各国代表已经是第三次聚集波恩,继续就下阶段的全球协议展开谈判,为年底的哥本哈根大会做准备。
八月波恩,硝烟再起。
8月13日,大会主席台上竖起的“哥本哈根倒计时”时钟上显示,离哥本哈根大会开幕只有115天了。“我们时间不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沃•德布尔(Yvo de Boer)说:“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精简讨论稿,要讨论的议题非常多。”
此轮波恩会议前三天讨论的核心目标非常明确——来自180个国家的2400个代表,要对长达200多页,包含着2500个“括弧”(未定内容)的哥本哈根谈判讨论稿进行简化。
谈判讨论稿急需“瘦身”
气候变化谈判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各国的利益关系又是错综复杂。几个月前讨论稿才只有30多页,但是因为各方在很多项议题上的见解相去甚远,联合国的谈判协调员只能把不同意见都保留在讨论稿里,以未定内容括弧的形式加以体现,致使讨论稿迅速“增肥”。
这份200多页的讨论稿包括了四大方面的内容:长期目标与合作协议、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及方法、减缓气候变化措施(包括发达国家的减排目标和发展中国家的限制排放增长的措施),以及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方面的支持。此外,最终协议的结构问题也是各方关注的重要议题。
这一周会议的前三天,就被专门用来讨论如何缩减讨论稿。联合国负责主持讨论稿谈判的主席迈克尔•库塔亚对“瘦身计划”提出了目标,希望到下一轮曼谷会议结束时,能够将讨论稿缩减至30页。这样各国可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集中讨论最主要的分歧点,以确保国际社会能在12月举行的哥本哈根大会上达成最后协议。
中国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于庆泰大使说:“200页的讨论稿的基础,是所有参与谈判的国家主张的汇总,必然是会很长的。接下来的任务是进一步加强讨论稿的逻辑、理顺结构条理并对重复的内容进行提炼整理。”
波恩会议上有代表认为:联合国公约秘书处可以牵头,先把当前讨论稿里内容重复的文字清理一下,这么做估计能把200页减到150页。但接下来的缩减工作,就会涉及到不同观点的筛选。与会的一些环保组织希望由谈判主席“操刀”,但谈判主席迈克尔明确表示,缩减讨论稿应该是由各谈判国主导的程序。毕竟最终的哥本哈根大会协议,只有各国都签字同意了,才能通过。
目前谈判已经进入到了越来越技术化的细节讨论阶段,激烈的各方博弈在所难免。但随着各国公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对哥本哈根大会结果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尽快推动谈判进程也符合绝大多数国家代表的意愿。
于庆泰对精简讨论稿表示“有信心”。历史上,气候谈判讨论稿成功瘦身的经验也有迹可循。1997年4月,各国为达成《京都议定书》而进行谈判的时候,讨论稿的“体重”也曾经达到过128页,并且遍布着包含未定内容的大量“括弧”。经过代表们的艰苦努力,到了10月份,谈判稿精炼成为一份26页结构清晰的文本。那年12月,诞生了第一份保护气候的全球性协议——《京都议定书》。
发达国家降低减排目标
如果说各方对讨论稿“瘦身”还能保持信心的话,他们对发达国家的减排目标问题恐怕就难以乐观了。联合国执行秘书伊沃•德布尔对记者表示:如果发达国家不制定强有力的减排目标,“哥本哈根协议的意义也会大打折扣”。
8月10日的会议开幕式上,新西兰发布了减排目标:到2020年,将其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减少10~20%。至此,绝大多数的发达国家都已经发布了其2020年的中期减排目标,这些目标的平均水平为10~14%,还不及要求的一半。2007年达成的“巴厘路线图”明确了发达国家到2020年需要实现25~40%的减排目标,其他还有些发展中国家的要求甚至更高。
中国在早些时候发布的哥本哈根立场中重申,发达国家到2020年应该在1990年水平上减排至少40%。于庆泰说:“发达国家对自己的减排方案的渲染力度大,实际力度小。考虑历史责任和公平原则,发达国家有义务做的更多。”同时于庆泰也对发达国家试图把减排压力转嫁给发展中国家的做法表示担心,“一部分发达国家不愿意履行公约及巴厘路线图的决定,不愿意承担应尽的历史责任,不愿意采取减排的实际行动,这对哥本哈根谈判是很不负责任的。”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气候政策主任马丁•凯撒说:“哥本哈根是我们拯救气候的历史性机会,但我们离所需要的减排水平还这么远,发达国家必须在剩下的100多天里把他们的减排目标至少翻几番。”
从这次的波恩会议到年底哥本哈根大会之间,各国代表还有2次会面、总共20天不到的谈判时间。9月28日至10月9日的曼谷会议以及11月2日至6日的巴塞罗那会议,是调整各国减排目标的最后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