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指责中国”不能成为发达国家气候不作为的借口

2009年10月21日

这个礼拜对于气候来说真是繁忙的一周:潘基文访华并鼓励胡锦涛主席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高层峰会;奥巴马总统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论坛接见中国部长,承诺今年 晚些时候会访问中国,并签署了中美加强气候变化的备忘录;与此同时,暴雨等极端天气继续肆虐中国众多省市,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也是这个礼拜,有人开始 “指责中国”,认为中国是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这种借口既站不住脚也于事无补。推动整个世界远离气候变化,需要的是全球各国共同付出巨大的努力。

首先需要所有国家达成的一个共识是:发展中国家肩负着既要脱贫更要发展的额外重担。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胡鞍钢最近指出:“21世纪人类最大的挑战是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最大的威胁是气候贫困。而人类最大的任务就是减少受气候变化影响的人数。”旧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对中国已经不再适合。为了找寻一个新的发展模式,中国面临着别国少有的严峻挑战。

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对煤炭的持续过度依赖所带来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巨大代价。正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社会各界指出的那样:“中国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减少污染排放,是中国应该承担的责任。”不抑制持续增长的煤炭消耗,中国也就无法对抗气候变化。

绿色和平日前发布的《中国电力集团气候影响排名》报告指出,中国电力行业的十大巨头对煤炭的过度依赖,阻碍了中国更加积极的应对气候变化。中国的十大发电集团提供了中国近60%的发电量,燃烧了中国20%的煤炭产量。这些集团同样产生了相当于14.4亿吨的二氧化碳。排名前三的中国发电集团,其2008年燃煤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之和已经超过了同年整个英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水平。

与此同时,中国电力企业在过去几年里累计关停的小火电装机达到了5407万千瓦,相当于整个澳大利亚的装机容量。中国社会上上下下都需尽一己努力,才能完成减排的艰巨任务。作为主要的煤炭使用者和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中国的电力企业在减排方面更是责无旁贷。

尽管在短期内,由于煤炭仍然会在一段时间内继续是主要的发电能源,因此,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还将会继续上升。但是,从发展可再生能源,到提高能效,到鼓励清洁能源的交通工具……等等举措来看,中国毫无疑问正在继续雄心勃勃地向绿色未来迈进。

举例来说,中国已经确立了世界上最为积极的能效目标,要求在2006年至2010年间,国家单位GDP能耗减少20%。如果这一目标充分实现,短短五年内,中国将减少15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盟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从1997至2012年15年间承诺的减排量也仅为3亿吨。

的确,中国70%的能源需求都来自于燃煤,目前高速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对于这种化石能源的严重依赖的基础上。不过,根据廷德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的数据,中国的净出口占据了其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23%。换句话说,中国增长的碳排放,发达国家也不能开脱干系。这,同样是不能否认也不应被忘记的。

一些发达国家仍然使用中国快速增长的能源消耗作为自己怠于行动的借口,不过他们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今天人类在大气层中排放的大多数温室气体都来自于富裕的国家。

如今的现实是:气候变化迫使所有国家都必须尽快找到摆脱煤炭使用的方法。众多的研究已经表明,在地球上所有国家当中,中国极有潜力成为可再生能源和能效技术的世界领导者。但是要做到这一点,中国政府必须完善煤炭价格体系,从而逐渐摆脱对煤炭的依赖。

距离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的时间正越来越近,国家首脑们必须承诺将亲自出席这次气候大会,并且推动大会达成一个切实有效的气候协议。至于其他国家,则必须立刻停止对中国的“指手画脚”的“游戏”,转而与中国一起努力来帮助地球对抗气候变化。

——Catherine Fitzpatrick  绿色和平中国能源与气候项目顾问

2009年8月4日刊登于《21世纪经济报道》

相关阅读:

视频:【贵州•煤瘾】黑色的空气,黑色的生命,黑色的未来

《中国发电集团气候影响排名》报告

众说纷纭话煤炭——百家“炭”秘

GDP的7%——告诉你煤的真实成本

带你走进山西、内蒙古煤的世界 

相关阅读

22
2023.08

日本宣布福岛核污水排放入海日期,绿色和平:生态安全让位于经济利益

2023年8月22日,东京 —— 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日本办公室,对日本政府最新公布的福岛核污水排放安排提出批评意见。绿色和平指出,将福岛核污水排入太平洋海域的有关安排,无视科学证据,忽略公众意见,也侵犯了日本和太平洋周边地区居民的基本权利。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声称“排污入海是唯一可行的选项”,这 […]

14
2023.08

独家| 崔宜筠、朱梦曳:如何突破电力系统转型的短期困境?

编者鉴语:近年来频发的极端天气持续为电力系统安全保供带来挑战。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兼顾电力系统的深度脱碳和安全保供需要各参与方的共同努力。在此背景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推出聚焦电力系统低碳保供方案的系列文章,旨在通过分享不同资深电力从业者的视角和观点,聚焦不同 […]

11
2023.08

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关系:全球气候能源善治的助推力

中欧共同承担全球气候能源治理中的重要责任,加速自身能源转型,能够提高全球气候治理雄心,推动全球主要排放国的减排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