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绿色和平警告:气候变化可能威胁中国未来粮食安全

2008年10月15日

到2050年,我国粮食总生产水平或将下降23%。

本报告由绿色和平委托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联合国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主要作者林而达研究员组织专家编写,综合分析了气候变化等因素可能对我国未来粮食生产的影响。

报告指出,气候变化主要通过温度、水、极端天气事件、土壤、病虫害等因素影响农业生产,同时预测在今后20-50年间,农业生产将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冲击。当全国平均温度升高2.5-3℃之后,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将持续下滑。到2050年,温度升高、农业用水减少和耕地面积下降等因素更会使中国的粮食总生产水平下降最高达23%。结合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气候变化将会影响我国粮食的供需平衡,二十年后导致粮食缺口。

林而达说:”与现在过度依赖化肥和农药的农业生产模式相比,生态农业在适应气候变化的问题上更具有优势。”报告指出:通过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方式,以及改善土壤条件、发展沼气,生态农业不仅具有固碳作用,还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还能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绿色和平的实地调查同样显示:在虫害以及雪灾等自然灾害面前,生态农业具有更强的应对能力。江苏宜兴在2005年曾经遭受严重的虫灾,造成普遍的减产甚至绝收,而使用”稻-鸭共作”模式种植有机水稻的农户并未遭受明显冲击。

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世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和生物能源的挑战”。气候变化所引起的冰川退缩、海平面上升、荒漠化和更频繁的极端天气等,都在日益严重地对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和民生产生影响,尤其农业生产更是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严重冲击。

“面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挑战,我们相对脆弱。中国是气候变化最大的受害国之一。”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李雁说,”正因如此,我们更应该未雨绸缪,及早开展生态农业,调整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威胁。”

《气候变化与中国粮食安全》科学报告演示文档,请在此下载

分章节演示:

第一章 中国农业与气候变化

第二章 生态农业与气候变化

第三章  生态农业与气候变化的减缓和适应

第四章   农业及生态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案例

第五章  生态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与建议

Other contacts:

媒体联络:

崔婷婷 绿色和平媒体主任 10-65546931-118;

李雁  绿色和平项目主任 10-65546931-121;

相关阅读

22
2023.08

日本宣布福岛核污水排放入海日期,绿色和平:生态安全让位于经济利益

2023年8月22日,东京 —— 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日本办公室,对日本政府最新公布的福岛核污水排放安排提出批评意见。绿色和平指出,将福岛核污水排入太平洋海域的有关安排,无视科学证据,忽略公众意见,也侵犯了日本和太平洋周边地区居民的基本权利。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声称“排污入海是唯一可行的选项”,这 […]

14
2023.08

独家| 崔宜筠、朱梦曳:如何突破电力系统转型的短期困境?

编者鉴语:近年来频发的极端天气持续为电力系统安全保供带来挑战。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兼顾电力系统的深度脱碳和安全保供需要各参与方的共同努力。在此背景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推出聚焦电力系统低碳保供方案的系列文章,旨在通过分享不同资深电力从业者的视角和观点,聚焦不同 […]

11
2023.08

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关系:全球气候能源善治的助推力

中欧共同承担全球气候能源治理中的重要责任,加速自身能源转型,能够提高全球气候治理雄心,推动全球主要排放国的减排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