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会议对“落实”的强调和重视也更显著。虽然各国在不同的谈判议题上存在分歧,但都认可最有意义的会议成果并不是在形式上华丽的宣言,而是真正在落实层面取得进展,希望最终的成果可以向世界展示全球低碳转型的列车仍在高速行驶,落实的步伐不会因任何一国的缺席而停滞。”
“由于现实愈发严峻,巴西作为发展中大国,正在努力推动不少关于“气候适应”的讨论。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变化。这次大会未必会就此获得明显突破,但这可能是“气候适应”获得更多关注和资源的起点。”
“美国的缺席或挑衅不会从根本上改变谈判方向,但美国代表团可能会在会议上宣扬否认气候变化的言论,势必会占据大量舆论空间,届时其他主要国家需要在政治信号上形成合力,以维护全球气候行动的信心。”
“中国批准将显著增强联合国公海协定的国际影响力,为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注入动力,也为中国自身的海洋产业带来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协定生效后将与科研机构合作,聚焦公海保护区设立与监管、遗传资源惠益分享等议题,为协定的落实提供技术与政策支持。”
“2020年9月之后,中国数据中心企业对可再生能源的态度出现了明显的进展,先行企业开展ESG工作,参与绿电消费;2022年,多家头部企业承诺在2030年及以前实现100%可再生能源和运营范围碳中和。目前AI算力需求激增,企业绿电消费能否走出更加陡峭的增长曲线,如期实现2030年目标值得关注。”
“伴随新能源参与市场的推进,从绿色电力市场建设的角度来看,多个省、市、地区在加速推进现货市场建设、辅助服务市场、创新多样化灵活的绿电交易和消费机制等方面已经开展了具备地方优势的特色实践。”
“如果想保持这种增长节奏,需要把这种阶段性的订单转化为持续的、可预期的市场需求,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政策。比如,是否可以通过容量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收益来源、储能是否可以通过参与不同市场获得多重收入、虚拟电厂是否可以通过聚合储能等资源提升市场参与效率等;在中央强烈信号、地方补贴刺激、应用场景拓展的综合背景下,今年中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还将进一步增长,零碳园区、绿电直连相关文件发布,高标准要求配置较高比例储能,打开新的发展空间,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推进,把发电、输配、用电和储能作为整体优化对象,也会持续拉动对储能的需求。”
“希望通过这些摄影作品,向国际展示中国新能源发展与公众的连接,包括农民通过光伏增收以及电力设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图景,呼吁全球一起为绿色发展寻找答案。”
“‘十四五’时期,我国处于用电增速较高、新能源大力发展以及短时电力短缺的叠加阶段,煤电一方面从电量性电源转向调节性电源,另一方面扩大了装机规模。尤其是在2022年部分地区出现电力供应紧张后,多地开始核准煤电项目。”
“新型储能发展的顶层设计已经出台,后续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相应的支持新型储能投资的价格机制,让数字目标最终落地。特别是容量电价政策和明确的地方发展目标出台,对于储能项目的经济可行性至关重要;广东等新型储能制造业基础雄厚的省份,应率先在电价政策创新方面发力,拉动本地储能需求带动产业上下游接单消化,同时探索配套金融创新举措以降低储能项目的融资成本,先行先试也可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