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我们的项目发言人

重磅:

认识我们的项目发言人

在关注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积极应对生物多样性损失、推进科技与商业实现碳中和等领域,我们都是寻找答案的人。

了解更多
声浪计划:用播客共振环境保护行动声量

重磅:

声浪计划:用播客共振环境保护行动声量

在中国,我们通过创新合作模式,与一线播客品牌携手打造系列内容。

了解更多

前沿

07
2025.11

气候大会前瞻:特朗普搅局,全球低碳转型势头如何稳住?

本文作者:姚喆,绿色和平东亚分部全球政策顾问 首发在财经杂志 “巴西回来了。” 2022年底,刚刚赢得总统选举的卢拉来到埃及的气候变化大会现场,宣布了巴西在环境保护议题上的回归。他同时表示,巴西希望主办2025年的联合国气候大会(COP30)。 三年过去了,在主要国家的政治场里,有关环保和气候行动的 […]

27
2025.10

钢铁行业深度调整, “碳排大户”如何“向绿而生”?|钢铁转型金融洞察②

如何化挑战为机遇,是钢铁行业面临的重要考题。

25
2025.09

绿色和平回应|“喜马拉雅升龙”事件还暴露了哪些问题?

一场海拔5500米的烟花秀,“炸”出了哪些空白?

24
2025.09

破解钢铁减碳融资难题:路径与实践|钢铁转型金融洞察①

转型金融正成为破解钢铁等高碳行业减排困境、引导其走向低碳发展的重要工具。

22
2025.09

全国碳市场建设加速,林业碳汇却为何“慢半拍”?| “双碳”五周年

随着自愿碳交易市场的定位逐渐清晰,中国自愿碳市场在承载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职能的同时,还将承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的职能

28
2025.07

多省发布“136号文”承接方案:新能源全面入市,对储能意味着什么?

储能的灵活可控性、快速响应能力,使其在新能源全面入市的新格局下发挥出推动低碳电力系统发展至关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

对话

看理想圆桌 X 绿色和平|当气候开启“乱来”模式,怎样保护我们的身心健康

看理想圆桌 X 绿色和平|当气候开启“乱来”模式,怎样保护我们的身心健康

2025年11月10日
记者手记 | 全球咖啡越来越贵?我在大旱的亚马孙雨林寻找答案

记者手记 | 全球咖啡越来越贵?我在大旱的亚马孙雨林寻找答案

2025年6月11日
特稿记者刘敏:如何在枯燥的气候议题里寻找故事

特稿记者刘敏:如何在枯燥的气候议题里寻找故事

2025年6月9日
Tianyu2FM X 绿色和平|极端天气面前,人类社会有多脆弱?聊聊气候变化与农业

Tianyu2FM X 绿色和平|极端天气面前,人类社会有多脆弱?聊聊气候变化与农业

2025年5月8日
看理想圆桌 X 绿色和平|焦虑的反义词是具体,气候焦虑的反义词是什么?

看理想圆桌 X 绿色和平|焦虑的反义词是具体,气候焦虑的反义词是什么?

2025年4月24日
当18个普通人在暴雨里抽命运盲盒 |世界气象日:不成气候X绿色和平

当18个普通人在暴雨里抽命运盲盒 |世界气象日:不成气候X绿色和平

2025年3月23日
熊家客厅 x 绿色和平 | 去亚马孙雨林徒步,我一无所获,除了巨型大蟑螂

熊家客厅 x 绿色和平 | 去亚马孙雨林徒步,我一无所获,除了巨型大蟑螂

2025年3月13日
绿色和平美国办公室: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协定》,不仅背弃了未来,也背弃了作为领导者的道德责任

绿色和平美国办公室: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协定》,不仅背弃了未来,也背弃了作为领导者的道德责任

2025年2月27日

锐评

视线|贝伦的极限考验:联合国气候大会落地亚马孙,小城承载世界期许

“此次会议对“落实”的强调和重视也更显著。虽然各国在不同的谈判议题上存在分歧,但都认可最有意义的会议成果并不是在形式上华丽的宣言,而是真正在落实层面取得进展,希望最终的成果可以向世界展示全球低碳转型的列车仍在高速行驶,落实的步伐不会因任何一国的缺席而停滞。”

2025年11月12日
——姚喆,绿色和平东亚分部全球政策顾问

美国缺席的气候大会,卢拉借机展示领导力

“由于现实愈发严峻,巴西作为发展中大国,正在努力推动不少关于“气候适应”的讨论。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变化。这次大会未必会就此获得明显突破,但这可能是“气候适应”获得更多关注和资源的起点。”

2025年11月12日
——姚喆,绿色和平东亚分部全球政策顾问

《前瞻|联合国气候大会将在巴西召开》

“美国的缺席或挑衅不会从根本上改变谈判方向,但美国代表团可能会在会议上宣扬否认气候变化的言论,势必会占据大量舆论空间,届时其他主要国家需要在政治信号上形成合力,以维护全球气候行动的信心。”

2025年11月3日
——姚喆,绿色和平东亚分部全球政策顾问

《中国批准加入联合国公海协定 明年1月正式生效》

“中国批准将显著增强联合国公海协定的国际影响力,为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注入动力,也为中国自身的海洋产业带来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协定生效后将与科研机构合作,聚焦公海保护区设立与监管、遗传资源惠益分享等议题,为协定的落实提供技术与政策支持。”

2025年10月29日
——周薇,绿色和平东亚办公室海洋项目经理

《AI狂飙下的电力挑战》

“2020年9月之后,中国数据中心企业对可再生能源的态度出现了明显的进展,先行企业开展ESG工作,参与绿电消费;2022年,多家头部企业承诺在2030年及以前实现100%可再生能源和运营范围碳中和。目前AI算力需求激增,企业绿电消费能否走出更加陡峭的增长曲线,如期实现2030年目标值得关注。”

2025年9月29日
——吕歆,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

《电力市场化改革涉深水区 电价下行重构行业格局》

“伴随新能源参与市场的推进,从绿色电力市场建设的角度来看,多个省、市、地区在加速推进现货市场建设、辅助服务市场、创新多样化灵活的绿电交易和消费机制等方面已经开展了具备地方优势的特色实践。”

2025年9月24日
——吕歆,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

《单月环比暴涨10倍,储能系统订单激增》

“如果想保持这种增长节奏,需要把这种阶段性的订单转化为持续的、可预期的市场需求,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政策。比如,是否可以通过容量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收益来源、储能是否可以通过参与不同市场获得多重收入、虚拟电厂是否可以通过聚合储能等资源提升市场参与效率等;在中央强烈信号、地方补贴刺激、应用场景拓展的综合背景下,今年中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还将进一步增长,零碳园区、绿电直连相关文件发布,高标准要求配置较高比例储能,打开新的发展空间,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推进,把发电、输配、用电和储能作为整体优化对象,也会持续拉动对储能的需求。”

2025年9月25日
——姚祎,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资深项目主任

《“90后”摄影师历时两年记录中国新能源转型图景》

“希望通过这些摄影作品,向国际展示中国新能源发展与公众的连接,包括农民通过光伏增收以及电力设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图景,呼吁全球一起为绿色发展寻找答案。”

2025年9月19日
——张凯,绿色和平东亚项目副总监

《煤电效益面临多重挑战,专家建议充分发挥其调节性作用》

“‘十四五’时期,我国处于用电增速较高、新能源大力发展以及短时电力短缺的叠加阶段,煤电一方面从电量性电源转向调节性电源,另一方面扩大了装机规模。尤其是在2022年部分地区出现电力供应紧张后,多地开始核准煤电项目。”

2025年9月10日
——郭诗语,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

《三年时间规模要“翻一番”,新型储能的“底气”在哪里?》

“新型储能发展的顶层设计已经出台,后续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相应的支持新型储能投资的价格机制,让数字目标最终落地。特别是容量电价政策和明确的地方发展目标出台,对于储能项目的经济可行性至关重要;广东等新型储能制造业基础雄厚的省份,应率先在电价政策创新方面发力,拉动本地储能需求带动产业上下游接单消化,同时探索配套金融创新举措以降低储能项目的融资成本,先行先试也可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经验。”

2025年9月13日
——姚祎,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资深项目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