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寻找新动能:钢铁巨头何以成为绿电市场的关键力量

2025年11月26日

在重点用能行业绿色电力消费比例要求提出后,钢铁企业要如何完成绿电消费指标?

2025年11月27日,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联合发布报告《中国钢铁行业绿电消费的进程、挑战与建议》,通过对中国钢铁行业绿电消费的关键动因与消费模式进行分析,系统梳理并对比了绿色电力交易、绿证交易、自建/投资新能源项目这三类主要绿电消费模式的参与要点和发展趋势,为行业实践提供参考。

点击文末链接下载报告

202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改能源〔2025〕262号)指出,加快提升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企业和数据中心,以及其他重点用能单位和行业的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到2030年原则上不低于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消纳责任权重平均水平。随后,2025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正式提出对钢铁等行业的绿电消费比例要求,2025年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完成情况只监测不考核。

这一政策信号,对年用电量超过4,000亿千瓦时的钢铁行业意义重大。钢铁行业作为中国工业体系发展的基石,其绿色发展也是中国实现气候目标和能源转型的关键。中国钢铁生产以“高炉-转炉”长流程炼钢为主,长流程炼钢的吨钢电耗约为200~400千瓦时,因长流程炼钢产量规模较大,对行业总用电量有较高影响。叠加短流程炼钢的发展,行业用电比重还将进一步上升。在这一趋势下,如何推动可再生能源在钢铁行业中的规模化应用,应对因用电需求波动而带来的间接排放减排挑战,已从一道“加分题”变为关乎未来生存与竞争力的“必答题”。

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黄涵榕表示:“钢铁行业是中国工业部门主要碳排放来源之一,是中国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和实现气候目标的关键战场。通过提升绿电消费比例,钢铁行业不仅能够提高自身减排效益,也能从需求端助力可再生能源长期发展,实现可再生能源与传统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当前,钢企消费绿电既面临着多重的挑战,但更重要的是,挑战背后也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对钢铁企业而言,通过率先行动和制定灵活多元的绿电消费策略,有助于在未来的竞争与转型中占据领先优势。”

报告从直接与间接驱动因素,合规要求与激励手段多维度分析了当前钢铁行业开展绿电消费的外部关键动因。

对此,报告主要作者、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天工智库中心特聘研究员郑颖表示:“驱动钢铁企业采购绿电的主要是两股力量:一股是由政策合规要求和市场竞争压力带来的外驱动力,另一股是由技术创新、管理提升和成本优化带来的内生动力。现在政策合规和市场竞争正不断从外部驱动钢铁行业开展绿电消费工作,下一步,钢铁企业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主动性,释放更多的内生动力,在技术创新转化、工艺迭代、能源管理升级方面形成长久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最终,只有当外部驱动力与内生动力形成一股合力,才能共同铸就钢铁企业的绿色发展未来。”

面对来自政策、市场等直接或间接的驱动力,近年来,中国钢铁企业已在积极参与各种绿电消费模式。

当前中国钢铁企业的绿电消费模式可主要分为绿色电力交易、绿证交易、自建/投资新能源项目三类。报告梳理了中国钢铁企业的部分绿电消费案例,从成本与财务、技术要求、绿色权益保障、长期发展趋势等关键维度,对比分析三种主要绿电消费形式的优势与要点。

其中,针对钢铁行业探索绿电直连等新能源就近消纳模式,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电力市场与碳市场研究所副所长蔡元纪表示:“钢铁企业,尤其是短流程炼钢企业,具有电力消费占比相对较高并且负荷可调的特点。在新能源资源较好的地区,钢铁企业具备探索就近消纳模式的潜力。对于该类模式的权责与成本分摊问题已取得诸多进展,未来可持续引导钢铁行业向下游合理传导成本。

中国迅速发展的绿色电力市场为行业需求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持续增长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和不断健全完善的绿色电力消费机制将为钢铁行业消费绿电提供有力支撑。钢铁行业布局可再生能源,不仅满足自身绿色用能需求和低碳转型战略,同样有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的长期发展。

当前钢铁企业绿电消费仍存在一定的现实挑战,例如,布局绿电消费对钢铁企业在采购与管理方面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成本上升压力可能影响钢铁企业的内生消费意愿,同时,行业绿电消费成本在价值链的顺价机制也尚未清晰。另外,钢铁企业绿电消费如何与碳市场等政策衔接、绿色电力消费比例要求如何分解到各企业等还需更加具体和落地的指引。

因此,面对钢铁行业的绿电消费潜力与紧迫的转型需求,各方需协同发力。

政策相关方需要“打通机制”与“精准激励”。首先,持续完善钢铁企业绿电消费的激励手段,鼓励钢铁企业参与绿电消费。其次,通过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建立绿色电力消费共识,引导绿电成本疏导。最后,可促进钢铁行业相关的绿电消费机制衔接与落地,让其环境价值“看得见、算得清”。

钢铁企业需要“战略布局”与“主动破局”。企业应结合自身需求和外部要求,设立绿电消费目标并制定多元绿电消费战略,提升自身用能管理水平,密切跟踪政策和市场趋势。关注绿色电力生产产品蕴含的绿色价值在消费市场的变现,通过上下游合作的方式,增加钢铁企业绿电消费意愿和能力。最后,持续推进技术升级,促进绿电与钢铁生产核心工艺耦合。

点击下载报告《中国钢铁行业绿电消费的进程、挑战与建议》

媒体联络

王昕楠 绿色和平传播主任 xwang@greenpeace.org

相关阅读

26
2025.11

从“碳成本”到“新动能”:碳市场赋能钢铁转型|钢铁转型金融洞察③

转型金融的精准支持,将与碳市场协同为行业低碳转型和技术创新注入关键动力。

26
2025.11

FT中文网专访 | 袁瑛:气候大会上的化石能源巨额账单,谁来为失控的气候买单?

袁瑛指出,中国在国际气候事务中逐渐展现出三个主要突出的角色:全球绿色转型的领导者,多边主义的维护者,国际合作新规则的塑造者。

25
2025.11

风光领跑,煤电重构:迈向“十五五”电力低碳转型新常态

《迈向“十五五”:中国电力低碳转型新常态与新机遇》简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