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COP30气候大会倒计时:全球气候治理的落实考验

2025年11月4日

COP30气候大会开幕在即。作为2025年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国际会议之一,本届大会主席国巴西提出“全球共力”(Global Mutirão)的口号,呼吁全球集体行动应对气候危机。大会最终成果将为各国政府、企业及投资者提供重要指引。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始终是全球应对气候危机的重要平台。作为COP正式观察员,绿色和平北京办公室团队持续追踪气候谈判进程,今年将继续深入COP30现场。

© Stephanie Keith / Greenpeace

去年,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为全球气候治理带来重大变数。尽管美国在气候治理上的退步意味着一个主要排放国和资金供应国的缺位,为谈判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美国的缺席意味着有志于推动进程的国家需要稳定并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以填补领导力空白,共同维护多边气候治理体系。

复杂的地缘政治局势正在考验着全球社会应对气候危机的决心,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梳理出一些将在COP30迎来重点讨论的话题预看点——

NDCs进展:雄心与现实的巨大鸿沟

国家自主贡献(NDCs)是《巴黎协定》的核心,也是衡量各国气候行动雄心的标尺。根据UNFCCC近期发布的综合报告,全球气候行动呈现出一种矛盾的图景。一方面,出现了若干积极信号:全球排放曲线首次呈现下降趋势;各国提交的NDCs在目标质量和覆盖范围上有所提升,近九成国家制定了覆盖全经济范围的目标,并将适应与韧性建设纳入考量;同时,可再生能源发展迅猛,已在全球范围内超过煤炭成为最大电力来源,市场力量正成为推动能源转型的强大动力。

然而,光鲜的背后是严峻的现实。目前只有64个国家按时提交书面文件,约占《巴黎协定》缔约方总数的三分之一。还有约30个国家做了口头承诺或声明,但尚未提交书面文件。更重要的是,根据测算,即使所有已提交的承诺得以实现,到2035年全球排放量也仅能下降约10%-24%[1],这与《巴黎协定》1.5摄氏度温控目标所要求的减排量相去甚远。雄心与实际行动之间存在的巨大鸿沟,是COP30无法回避的核心挑战。大会的关键任务之一,便是如何激励、敦促更多国家,特别是主要排放国,提出更具雄心的气候计划,并拿出切实可行的落实路径。

巴西角色:谨慎的主席国与艰难的平衡

本届主席国巴西本身就是一个应对气候变化的独特样本,大会的举办地贝伦,深嵌于亚马孙雨林之中,作为地球之肺,正面临农业扩张与经济发展的多重挑战,在自然、文化与政治的复杂交织中,这本身就传递出强烈的象征意义。巴西希望利用这一独特地位,将森林保护与生物多样性议题置于全球议程的核心。作为拥有世界上最大热带雨林的国家,巴西的履约情况直接关系到在COP28第一次全球盘点中关于“到2030年遏制并扭转森林砍伐”的这一全球目标的成败。

现任政府的政治立场为巴西推动气候议程提供了动力。与前任政府相比,现政府展现出重振环境治理、加强森林保护的明确意愿,这为巴西在COP30上扮演积极角色奠定了国内政治基础。然而,巴西国内在环境与发展议题上长期存在的不同观念,以及未来政治风向潜在变化的风险,也为该国气候政策的长期稳定性增添了一层不确定性。这种内部动态意味着,巴西在COP30上所做出的承诺与展现的领导力,不仅关乎国际谈判,也与其国内的政治平衡息息相关。

在此背景下,巴西被寄望于发挥 “桥梁”作用。其作为重要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身份,使其能够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同时保持对话渠道的畅通。在当前全球合作动力不足的背景下,巴西作为主席国其任务不仅在于弥合各方分歧、推动大会最终达成积极成果,更为迫切的是维护多边谈判进程的完整性。

气候资金:从宏大口号到具体路线图

资金是推动全球气候行动,特别是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生命线。去年COP29达成的“新集体量化目标”(NCQG),设定了至2035年,发达国家每年至少向发展中国家提供3000亿美元资金、每年至少1.3万亿美元的整体气候融资目标。

目标的达成仅是第一步。在COP30,气候资金议题的重点将从“设定目标”转向“规划路径”。当前,国际社会的注意力较多地被吸引到总额更高的1.3万亿美元上,但这本质上是一个需要全球共同出资的愿景。而更具实质意义、体现“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的,是发达国家应承担的每年3000亿美元的出资义务。如何明确这3000亿美元的资金来源、分配机制以及透明度框架,将是COP30资金谈判的硬骨头。此外,发达国家此前承诺的每年1000亿美元资金目标尚未完全兑现,严重侵蚀了南北国家间的互信。因此,COP30在资金议题上的看点在于,能否就3000亿美元的落实拿出清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重建发展中国家对资金承诺的信心。

其他关键议题

除了以上看点,COP30在其他几个关键议题上也面临寻求突破的机会。

  • TFFF(永远的热带雨林基金):TFFF虽不是谈判议程的一部分,但是主席国巴西力推的一项倡议,将在COP30期间获得大量关注。该机制旨在筹集250亿美元本金,以其收益支持全球热带雨林保护。巴西已承诺投入10亿美元作为种子资金。其成功与否取决于COP30期间能否获得广泛的政治支持和资金承诺,但这在本身谈判框架内资金吃紧的背景下任务艰巨。
  • 公正转型:这一议题在巴西的积极推动下,有望在COP30取得机制性突破。发展中国家普遍期望建立一个专门的工作计划或机制,以确保向低碳经济的转型过程是公平且包容的,并能吸引足够资金和技术支持。鉴于主要阻力方美国可能缺席,而欧盟等发达国家内部已有相关实践,今年推动建立公正转型国际工作机制的可能性较往年有所增加。
  • 气候适应:COP30的一项明确任务是完成“全球适应目标”框架及其评估指标的制定。然而,谈判进程艰巨,在此前的预会中,曾出现覆盖数百个指标的冗长清单,目前精简至百余个但仍难以协调各国差异化的适应需求。最终能否达成一套简洁、有效、可操作的指标体系,是对各国政治意愿和谈判技巧的重大考验。若无法达成,此议题可能被再次推迟。

COP30气候大会将在一个充满地缘政治张力、多边主义受挫的背景下举行。其基调被定位为“落实的COP”,重点不在于设定新目标,而在于评估现有承诺、推动具体行动和填补实施缺口。

尽管前路挑战重重,但全球能源转型的积极势头、非国家行为体的持续努力以及主要经济体如中国、欧盟在维护多边主义上的共同利益,仍为COP30的成功注入了希望。各方能否抓住机遇,在巴西的协调下,将口号转化为行动,将承诺落实为成果,不仅关乎COP30的成败,更关乎全球气候安全的未来。


[1] UNFCCC’s NDCs Synthesis report

https://unfccc.int/documents/650664

相关阅读

31
2025.10

报告发布|电力脱碳,能否成为中欧绿色合作新引擎?

《中欧绿色合作推动电力行业低碳转型:挑战与机遇》报告发布

27
2025.10

钢铁行业深度调整, “碳排大户”如何“向绿而生”?|钢铁转型金融洞察②

如何化挑战为机遇,是钢铁行业面临的重要考题。

23
2025.10

绿色和平袁瑛:中国正在为全球提供全方位的清洁技术解决方案

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需要各方共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