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中国完成BBNJ协定国内批准关键步骤,在全球海洋保护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2025年10月2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协定》(BBNJ协定)的决定。这标志着中国已完成BBNJ协定国内批准程序的关键环节,待向联合国交存批准书后,中国将正式成为BBNJ协定的缔约国。

大西洋的马尾藻海是备受瞩目的优先保护区域 © Deirdre Leowinata / Greenpeace

对此,绿色和平东亚办公室海洋项目经理周薇表示:

“我们欣喜地见证了中国就国内批准进程完成关键步骤,在海洋保护领域迈出坚实的一步。作为全球海洋治理的关键参与者,中国的加入不仅将显著增强BBNJ协定的影响力,为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注入强劲动力,也将推动中国海洋产业迈向更可持续、更高质量的发展。我们期待中国继续与各国携手共同推进BBNJ协定的全面和有效落实,加速构建全球海洋保护区网络,助力’3030目标’如期实现。”

经过20年的磋商,BBNJ协定最终在2023年6月达成,并于2025年9月19日获得了第60个国家的批准,达到生效条件。协定将于2026年1月17日正式生效,首届缔约方大会将在生效后一年内举行,或为2026年下半年。BBNJ的达成及快速生效,充分彰显了国际社会应对海洋危机的共识与针对海洋保护的合作精神。

BBNJ协定建立了海洋遗传资源、划区管理工具、环境影响评价、能力建设和海洋技术转让四大制度,在多个领域填补了既有海洋治理体系的空白。协定为设立全球规模的海洋保护区网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法律机制,为落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所确立的“3030目标”(到2030年有效保护全球至少30%的陆地和海洋)提供了关键工具。

绿色和平极地曙光号在马尾藻海 © Tavish Campbell / Greenpeace

中国于BBNJ协定开放签署的首日,即2023年9月20日,就签署了该协定。2025年6月9日,在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上,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表示中国正在积极推进国内的批约程序。此次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批准,标志着国内批准程序完成了关键环节取得重要进展。国内批准程序完成后,中国政府将向协定保存者联合国秘书长交存批准书,从而完成全部程序,正式成为BBNJ协定缔约方。

BBNJ协定所适用的“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约占全球海洋面积的三分之二,这里不仅是众多海洋生物的家园,也维系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然而,在过去数十年中,随着人类活动影响加剧,这片海域正面临过度捕捞、气候变化、塑料垃圾、污染等日益增长的累积压力。而相应的保护工作进展迟缓,根据最新数据,该海域保护区覆盖率尚不足2%[1],与“3030目标”相距甚远,亟需通过切实行动加以保护。

绿色和平长期关注及支持BBNJ协定进程,致力于推动构建全球海洋保护区网络。多年来,绿色和平与专家团队合作,发布专题研究报告、举办研讨会,促进专业交流,探讨中国深入参与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建议,为决策人员提供参考;同时,通过创意图文、视频等形式对专业内容进行通俗解读,提升公众对于BBNJ协定及海洋保护区了解,增进公众对于海洋保护的支持。

唯有我们共同携手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海洋才能继续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1]根据WDPA/Protected Planet网站2025年10月21日信息 https://www.protectedplanet.net/en/thematic-areas/marine-protected-areas 

相关阅读

22
2025.09

BBNJ协定已达到生效门槛,全球海洋保护即将开启新征程

2025年9月,BBNJ协定正式获得了第60个国家的批准,达到生效门槛。

13
2025.09

会议回顾 | 从渔获物到渔具,共话近海可持续捕捞

2025年8月29日,由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主办、绿色和平支持的“助力近海渔业可持续转型”研讨会在厦门顺利召开。

12
2025.09

最新报告 | 聚焦渔获物追溯体系建设,助力中国近海渔业可持续转型

报告聚焦近海渔获物从捕捞到上岸阶段的可追溯管理,系统梳理了全球渔获物追溯体系的发展趋势与中国现状,基于文献对比、专家访谈与山东、浙江、福建等地渔港的实地考察,剖析了中国在渔获物追溯体系建设方面的现存基础与主要挑战,并结合对未来趋势的展望,提出了完善中国近海渔获追溯体系的行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