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摊牌了,我想当船长! | Dice Con 2025 志愿者手记

2025年9月8日

来自《地球号!宇宙飞船》主创团队的话:

8月22日到24日,《地球号!宇宙飞船》第四次停靠 Dice Con(北京国际桌面游戏展)。三天时间,像一次飞船的短暂停泊,也像一次新的集结。四年来,这艘飞船上有了更多的船员—— 11 位卡牌共创作者和 100 多位志愿者。我们互称“船长”,因为在这艘飞船上,没有人是旁观的乘客,每个人都在推动飞船前行。在这样的桌游里我们看到了气候行动的缩影——每一次选择,都会影响整艘船的命运。沟通和合作并不只是口号,而是我们能抵达未来的唯一方式。

随着最初启动飞船的主创团队逐渐退居幕后,各地的新船长正接过船舵,为飞船注入新的能量,并成为“地球号巡航计划”的真正主角。因此,在这次停靠中,我们邀请了一位在绿色和平实习的见习船长,从她的视角与我们分享这趟 Dice Con 之旅 ——

在绿色和平实习的“副作用”是,我成了朋友们眼中的“气候代言人”,成功让身边的人都关心起了气候,不过他们关心的方式有点特别:“你们天天讨论气候问题,会不会很枯燥?”

说实话,我确实担忧过,毕竟我还是一个热衷于在狼人杀里悍跳、剧本杀里反串的大学生。当气候议题只和“数据”“政策”挂钩,它变得像一场没有角色代入的硬核本,规则复杂、机制抽象,明明每个人都被牵扯其中,却总觉得离自己非常遥远。

直到我从同事口中听说了《地球号!宇宙飞船》。用桌游讲气候这事让我眼前一亮,但是,我也在想:一款桌游,真的能让人更愿意聊气候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与好奇,我作为志愿者来到了DICE CON 2025的现场,登上了这艘承载着人类最后希望的“宇宙飞船”。

Dice Con 2025展位现场 © Greenpeace / Minghui Tang

把气候危机装进桌游盒子

在Dice Con 2025的《地球号!》分享会上,身为主创的绿色和平公众与文化项目的资深专家王珏回溯了这艘飞船的诞生历程。最初,它只是为播客制作的气候科普卡牌。但在朋友的介绍下,王珏结识了桌游设计师。当她提到《地球号!》的设计灵感来自“李智慧生存游戏”时,我立刻坐直了身子——作为桌游爱好者,我不仅玩过,还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性别议题的设计。没想到她们居然从这个灵感出发,把播客卡牌变成了一整艘“宇宙飞船”!

“气候议题一定是票房毒药吗?”她抛出这个问题时,我和许多台下观众都忍不住笑了。

是啊,在很多人眼里,气候问题意味着厚重的报告和冰冷的数字。但《地球号!》选择让玩家成为故事的主角,体验人在气候行动中的能动性。

在王珏看来,“共创”是《地球号!》最宝贵的部分。不同于传统的任务委派,在《地球号!》的设计过程中,不断有不同领域的人将感兴趣的议题加入创作,“地球号”的未来也因此拥有了开放性和生命力。

Dice Talk 分享会现场 © Greenpeace / Minghui Tang

科幻作家糖匪就是地球号2.0版的共创者之一,她创作的“宝贝军团”“身份感染”“神秘信号”三张卡牌,把我拉进了奇幻的宇宙。

三张牌中,最硬控我的是“身份感染”卡牌——一场记忆共享事故,让爷爷误以为自己是孙子,学生自称顶尖学者,集体身份的边界开始崩塌。问题在于:要不要消除这些人的记忆,来阻止身份混淆?作为一个学国际关系、日常与建构主义打交道的“学术牛马”,我再清楚不过:记忆和叙事深刻地构建着“我们是谁”。可当理论变成一道必须二选一的游戏题时,我还是彻底卡壳了。纠结再三,我最终投了反对票——身份混淆,大不了就当体验一场大型剧本杀,代入别人活一次;可如果连记忆都清零……我不敢想象,那或许比身份错位更令人恐惧。

糖匪的每一张卡牌都不是单纯的科幻设定,而是对当下困境的隐喻。聊到科幻与现实的关系时,糖匪坦言:“我们不是预言家,科幻是一个推演现实的过程。”而在《地球号!宇宙飞船》上,作为玩家的我们,也都是推演现实的“科幻小说家”。

糖匪创作的“身份感染”卡片 © Greenpeace

地球号的巡航日记

飞船的意义,不仅在于想象,它必须降落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浙江环保机构的气候变化系列项目经理陆情笑着说,“很多小朋友的思维方式和好奇心,其实不比成年人差。”她的分享让我想起在地球号展位上遇到的一个小女孩。连续两天,她都来我们的展位玩“地球号”,一次次尝试不同的策略,乐此不疲,直到展馆闭馆的前一刻都不愿收手。我想,这正是“地球号”的独特之处——它把宏大的气候议题,悄悄放进了生活里。哪怕是一张议题卡,也可能在不经意间成为一颗环保的种子,被孩子们带回家、带进课堂,乃至影响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Dice Talk嘉宾合影 © Greenpeace / Minghui Tang

前“跳海”酒馆后海店店长王树嘉在夏夜带着客人们玩了三场《地球号》。原本只是来小酌的人,却意外在酒桌上展开了关于资源、公平和未来的激烈讨论。她笑着调侃,那些她在跳海当NPC的日子,或许真的用桌游小范围地推动了“从个体关心到群体关心”的转变。这让我瞬间脑补出无数可能性——以前我们去小酒馆总是玩狼人杀,也许下次可以提议:“今晚不刀人了,我们来拯救地球?” 我甚至已经想好要怎么安利:“这比狼人杀刺激多了,毕竟这里没有预言家,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飞船降落在校园、社区、书店、酒馆……每一次降落,都伴随着一场意想不到的对话。或许,这就是气候传播该有的样子——不是高高在上地说教,而是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用自己的方式参与气候行动,就像王珏说的,“抉择本身没有对错,未来如何由玩家构建。”

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让更多人坐上这张游戏桌。

Dice Con 展位现场玩家自创话题卡牌 © Greenpeace / Minghui Tang

我不是狼人,我是船长

飞船其实就是我们的地球。资源紧张、环境恶化、危机四伏,每一个选择都需要权衡取舍。而我们在桌上经历的讨论、争执和妥协,正是现实世界里人与人之间一次次沟通、碰撞的缩影。

当你亲手掷出一颗骰子,亲手拨动分数盘,眼睁睁看着资源消耗殆尽、分数清零、飞船爆炸时,那种紧张与无力感,让人真正意识到行动的必要性。

这种直观的代入感,正是气候行动最需要的东西——并非局限于减少了多少碳排的数据,而是想象另一种可能的生活方式。

我习惯了在狼人杀里伪装身份、在阿瓦隆里揣测动机,却第一次在一场游戏里如此认真地思考:我今天要如何消费,才能减少浪费;我们又该做出怎样的行动,才能可持续地生活下去——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决定,正悄悄塑造着世界的模样。

也许真正的气候行动,就藏在我们每一天的选择里:自带咖啡杯的早晨,选择环保餐具的午后,地铁代替打车回家的夜晚,或是号召其他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点事——就像嘉宾陆情和王树嘉那样。

我太爱地球号了,摊牌了,我不当全场唯一真预言家了,我要当船长!

狼人杀对不起,我还是爱你的,但我想让更多人围坐一桌,去经历一场关于资源、责任与选择的冒险,去带领更多人登上地球号,亲身体验在有限资源与危机中做出抉择的感觉,去感受选择的重量。

Dice Con 2025 是一个停靠点,但“地球号”的下一站,很可能就在你身边!

相关阅读

29
2025.08

气候变化,渔获减少,靠海吃海还能持续多久?

气候变化正在改变传统渔民的生存之道。

22
2025.08

气候变化的蝴蝶效应真的影响到蝴蝶 | 气候鸭先知

蝴蝶正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挣扎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