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融合数据模型与地理信息,促进东北地区大气环境治理达标工作

2019年8月30日

在过去三年时间里,包括东三省在内的中国大部分地区在PM2.5治理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以东北三省的三个省会城市为例,哈尔滨、沈阳和长春三市2017年PM2.5年均浓度对比2015年分别改善了16.8%,29.7%和27.4%。但与此同时,部分城市在部分季节、年份仍时有反弹或波动,且距离国家二级标准仍有提升的空间。除PM2.5污染之外,其他大气污染物治理也不容忽视。以2017年臭氧污染数据为例,哈尔滨市和沈阳市的年均浓度同比增加了30%和11%。

在国家即将开始推行多污染协同治理的大趋势下,如何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特色走在地方政策发展和公众自身防护教育的前列,是一个非常值得开展讨论的话题。

在此背景下,2019年5月28日,由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与郑州大学联合课题组协办的关于东北地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的研讨会在辽宁省沈阳市进行

欧新社 udn.com

研讨会由绿色和平空气污染项目资深主任刘茜女士主持,活动聚齐了中国空气污染治理领域的一线专家,包括来自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沈阳市环科院、华南理工大学、清华大学、黑龙江省环科院、辽宁省环境计算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等特邀嘉宾,同时现场还有众多来自东三省大气领域的环境工作者,共同对东北地区空气质量的改善问题进行探讨。

绿色和平的刘茜女士在开场时表示,绿色和平作为全球最大的环保公益机构之一,不仅关注世界领域的大气污染治理进程,同时也致力于结合中国与海外先进的经验和技术,落地到地方的实际需求中。绿色和平在中国自2012年以来发布过多项学术研究和政策分析报告,而东北地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的工作,则是我们今年的工作其中一部分重要内容。

绿色和平空气污染项目资深主任刘茜

沈阳市环科院的邵春岩院长为本次研讨会作开幕致辞。他提到,沈阳作为东北地区经济、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其能源结构仍以传统重工业为主。近几年来沈阳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大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力度,推动装备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同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的决策部署,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不断增加在空气治理方面的投入,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另一方面,沈阳、哈尔滨重点城市在PM2.5方面仍然面临很大的挑战,臭氧也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因此如何确保空气质量尽快达标,如何因地制宜地制定大气污染防治对策,如何开展自身的污染防治教育,是我们大家需要非常关注的一个重点的话题。

邵春岩院长还表示:希望通过今天一天的沟通交流,可以更好地将空气质量改善的政策、技术与各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对接,解决各城市达标规划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加速东三省空气环境质量改善的步伐。

沈阳市环科院院长邵春岩

进行主旨发言的是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主任薛文博老师。他指出,从全球乃至一些发达国家大气污染控制的历史来看,中国在短期内取得的成效相对而言也是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要打赢“蓝天保卫战”,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建立一套治本之策,即尽快编制城市空气质量达标规划

薛文博老师首先给参会人员分享了《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技术要点》,从中国当前城市空气质量的形势、挑战及其存在的问题,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编制存在的技术难点,和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的决策管理平台和实践案例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院长叶代启老师随后介绍了中国臭氧形势和政策及治理路径。他强调,全国城市2015年以来空气污染状况唯一呈现恶化的就是臭氧。叶老师所在监测团队对全国光化学活跃区进行识别后提出,各地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才有利于制定控制路线、落实前体物减排。另外,他对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特征与控制策略进行了介绍,建议进行政策的落实加强,包括对活性五中、技术的审核和评估、市场准入、以及城区、片区、行业示范等方面的“查缺补漏”。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院长叶代启

来自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助理教授,Abacas核心团队的核心专家邢佳老师,与大家分享了与Abacas软件技术直接相关的报告,主要用于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方案的优化技术。Abacas指面向空气质量的管理平台,用空气质量模型量化出来从排放到浓度之间的关系,筛选出一个最有效的减排组合来应用到实际决策中。她指出:要计算成本和效率。“我们可以完全解不同的组合对应的成本,然后选成本最优的,又能满足达标需求的减排策略作为应用。”此外,她还围绕Cost成本模块(控制措施的减排效果与成本分析)、控制质量改善效果评估、控制措施的健康效益评估、空气质量达标分析这四大模块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方式,展开了详细说明。

辽宁省环境计算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的工程师李金玲老师,为大家介绍的是《GIS在空气规划中的应用》,通过地理信息的要素来助力在空气规划中的展示。第一,她指出地理信息的核心引擎为其可助力于空气规划的四个能力;第二,提出针对已有的空间数据来进行数据的分析、统计、挖掘;第三是新一代的三维技术,通过三维的点线面体以及体元栅格,我们可以快速建模,数据可以一体化存储;第四,大数据的可视化同样也可以用在环保监测、主题分析上。

来自沈阳市环科院规划中心的赵玉强主任,分享了他关于沈阳市空气污染规划编制的经验。他提出了两点思考:一是规划体系如何建立,二是在具体的管理大气过程中如何更加有效地实施。中国大气治理的工作措施缺乏连续性、系统性、科学化、精细化、长期化和公众化,需要借鉴学习国外优秀的环境规划体系,以及国内完善的其他(城乡)规划体系。他提出要从源头上实现空间手段的应用,建立完整的环境保护体系,“从规划的最前端我们要提供更好的手段,同时在末端对后期的考核评估也应该有一个比较系统的管理,这样的话最终环境质量才能够长期稳定地持续下去。”

最后进行分享的是黑龙江省环科院大气所副所长刘薇老师,她对《限期达标规划的认识及黑龙江省开展情况》进行了报告,从认知的角度和管控的角度给大家做了简要分析。她首先强调了限期达标规划的要求,即全民参与,其次介绍了黑龙江省大气污染情况,接着总结了其现存的一些困惑,比如达标规划时限的确定问题,以及时效性、沟通性上的困难,最后她强调了科技支撑的重要性。她认为环境规划总体来说“是一个全民参与,全社会要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现场问答环节

除了嘉宾的分享以外,研讨会上还进行了问答环节。现场参会人员对RSM与人工智能的趋势、减排效果模型的Abacas基础数据、研究与管理层面的差异平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会议最后,绿色和平的刘茜女士作出了总结。她指出,绿色和平就现有的公开资料做的调查表明,按照2017年全国将近80%的城市没有达到国家标准这一情况来看,在这些不合格的城市中只有20%的城市出台了限期达标规划。长期的规划政策需要我们投入大量人力和精力,我们的环保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期待未来开展更多专业、及时、落地的研讨交流,融合来自高校实验室、政府决策部门、一线环保基层同仁的智慧和经验,共同推动东北地区空气达标规划的进程。

关于东北地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的研讨会合影

相关阅读

25
2024.04

他们让自然长了“脸”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十二位气候行动者于“在躁,以再燥”影像展中讲述了普通人,参与气候行动的各种可能性。

22
2024.04

地球日 | 和李雪琴、侯雯元一起,用创意与热爱为环境发声

让我们大开脑洞,用行动为环境探索积极的改变。

18
2024.04

友好观鸟型人格 | 原来我的MBTI是EFBW!

瞒不住了,大声宣布:观鸟的世界真的好治愈、好欢乐、是被大自然的生命力狠狠拥抱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