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9年8月26日 –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与南京林业大学联合发布《国家公园体制下自然保护地建设社区参与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针对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地社区参与进行研究后指出: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以下简称“大熊猫国家公园”)及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天马保护区”)的社区居民在保护地的决策和管理方面参与程度低,参与主要体现在利益分享层面。
报告同时指出,两地70%以上的社区居民具有参与意愿,年龄大、学历低是部分居民参与意愿低下的主要原因。
南京林业大学贾卫国教授表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将执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安全保障具有重大的意义。但国家公园试点区存在依赖自然资源生存的原住居民也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如果能促使保护地内部及周边的原住居民积极参与保护地的建设和管理,将实现自然保护和社区发展的双赢。”
2019年4月,贾卫国教授带领南京林业大学团队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和天马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团队在四川发放并回收社区居民调查问卷24份,安徽97份,并组织半结构化访谈,访谈对象包括四川省天然林保护工程中心、蜂桶寨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夹金山林业局、金寨县天马保护区管理局、金寨县林业局、天堂寨镇人民政府、天马保护区马宗岭管理站、安徽旅游集团及两地村民代表。通过文献调研、问卷数据统计和回归分析,对两地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参与途径及影响参与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
调研结果表明多数社区居民具有积极的参与意愿。大熊猫国家公园和天马保护区内部及周边有意愿参与保护地建设的受访居民分别占受访总人数的70.8%和75.3%。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社区居民年龄越大,参与意愿越低;受教育水平越高,参与意愿越高;若受访居民生活在保护地范围内,则参与意愿高。
绿色和平森林项目主任彭翌峰表示:“在国家公园试点和自然保护区内生活的居民,对于保护地建设及利益分享有很强的参与意愿。调研报告反映出社区参与机制的落实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困难。科研团队与公益机构开展实地调研,理清现状社区居民参与的限制条件,有针对性地完善社区参与机制,是探索自然保护地建设发展全民共享机制的重要环节。”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20.8%的受访居民表示对保护地的作用及范围完全不了解。社区居民对保护地的了解程度较低,加之缺乏高效、易实现的参与途径,限制了社区居民在决策和管理方面的参与。
在参与分享方面,大熊猫国家公园及天马保护区的社区居民参与利益分享程度较高。因学历程度普遍较低(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分别为95.8%和87.7%),实行保护管理后居民存在就业困难的问题。在大熊猫国家公园,75%的受访者认为保护地的建设使其收入减少。森工部门职工和少数社区居民因参与保护工作、林下经济项目等获益。在天马保护区,部分被划入自然保护区的非公益林尚无专项补偿。部分社区居民被旅游景区聘用,或以个体经营的形式参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获益。
针对调研反映的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的现状,绿色和平建议在未来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设中有针对性地完善并落实社区参与机制、加强社区参与能力建设并提高社区发展的公平性。
【媒体联络】
余冲,绿色和平传播与公众互动部门经理,+86 13810784274,yu.chong@greenpeace.org
彭翌峰,绿色和平森林与海洋项目主任, +8618724002084,peng.yifeng@greenpeace.org
【报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