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中国千亿污染地块开发市场初具规模,监管制度仍需完善

2019年4月17日

北京,2019年4月17日:绿色和平和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于今日联合发布了《中国城市污染地块开发利用中的问题与对策》报告,首次完整地对全国各省会城市截至2018年10月公布的污染地块状况进行了分析。报告发现,在公开的174块污染地中,仅两成完成修复,四分之一已出让,出让金额达1049.6亿元。污染地块治理还存在“赶工期”、信息不透明、修复责任认定不明确等问题。

近年来,化工、冶炼和钢铁等重污染企业逐步退出城市核心区域,遗留了大面积的污染地块。城市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使开发高商业价值的污染地块成为许多地方政府的选择,不少省会城市政府对土地财政收入的依赖程度依旧较高。

自2017年起,各省会城市陆续公布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名录,首次系统性地向公众披露污染地块相关信息。报告指出,这些地块原址所属行业主要为化工行业,其次为钢铁业和机械制造业。九成省会城市有废弃化工厂所形成的污染地块,主要污染物是重金属(铬、砷、铅等)。

在这批率先公布的污染地块中,25%已出让,63%已有明确规划用途(109块,其中47%被用于商住用地的开发),但完成修复治理的仅占公布总数20%。报告数据显示,污染地块出让金额累计达1049.6亿元,然而污染场地修复所用金额总计为77.5亿元,占出让总额的7%。

“‘谁污染,谁治理’是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立的基本原则,然而目前中国污染地块修复责任主要由地方政府和开发商承担,仅33%的污染地块由原场地使用者(即潜在污染者)承担。” 绿色和平污染防治项目主任保航说 “常州毒地、内蒙古毒地办学等事件暴露了污染地块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风险。此外,城市污染地块的治理目前还存在赶工期,修复信息透明度低,公众参与不足等问题。”

报告建议,生态环境部门与土地管理部门在污染地块开发利用上要加强配合协调,将土壤环境状况的审核纳入城市土地规划、土地转让和建设开发的审核过程中,严防‘毒地’入市。与此同时,生态环境部门应加强土壤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强化重点污染行业的土壤污染监测和前期治理,防控土壤污染的加剧,并制定污染地块治理责任认定的相关办法。建议从污染地块出让金中抽取一定的比例设立专项的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助力中国污染地块的治理。

媒体联系:

徐婧寒     绿色和平传播主任                 +86 18658582716     jxu@greenpeace.org

相关阅读

22
2024.04

地球日 | 和李雪琴、侯雯元一起,用创意与热爱为环境发声

让我们大开脑洞,用行动为环境探索积极的改变。

18
2024.04

友好观鸟型人格 | 原来我的MBTI是EFBW!

瞒不住了,大声宣布:观鸟的世界真的好治愈、好欢乐、是被大自然的生命力狠狠拥抱的感觉

16
2024.04

从90后到00后,观鸟何以在年轻人中成为一门显学

我接触到了一群非常年轻的观鸟爱好者,发现这个爱好没我想象中那么小众,也不是那么难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