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千条大鱼任性白送,“授人以鱼”背后到底有什么秘密?

2017年3月14日

一万公里距离,8小时时差。此时此刻,我正跟随绿色和平最大的调研船“希望号”,在地球另一端——西非的海域航行,见证着发生在这里的过度捕捞。这周我会讲讲在西非海上见到的“被丢回海里的鱼”。

(航行期间,我在“希望号”上拍到的非洲海上日出 ©王洋)

时间过得真快,我已经在大西洋上漂了三周。粗略地算了一下,我一共值了168个小时的班(包括84个小时夜班…)、放飞无人机5次、乘坐小艇下海21次。

但比起这些,更难统计的是我们在调研途中遇到的渔船数量。希望号的航程刚过了三分之一,我们就已经遇到了超过200艘来自西非当地以及中国、德国、挪威、西班牙、土耳其等国的大型工业渔船,而当地手工渔民的独木舟更是不计其数。

(毛里塔尼亚海域,大型工业渔船和手工业渔民的独木舟在同一片海域作业 © Pierre Gleizes / Greenpeace)

渔船见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但让我们更加想了解这个问题:数量如此之多的渔船,到底给这片海洋带来了什么?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统计,西非是目前世界上过度捕捞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严重到什么程度?看看下面这个故事,也许你可以找到答案。

捕到的鱼却被丢回海里

3月6日在毛里塔尼亚海域,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艘船号为“福远渔6031”的中国渔船向海里丢弃了成百上千条海鲈鱼。这些海鲈鱼体长大都超过1米,经历了被捕、分拣、丢回海里这么一番折腾,大部分已经死掉或者处于半死状态。

(被中国渔船丢弃在海中的海鲈鱼。© Pierre Gleizes / Greenpeace)

随后我们看到,在这艘渔船附近很快聚集了许多非洲当地的手工渔民,开着小船开始打捞这些半死的海鲈鱼。

(渔民直接跳入海中捞鱼 © Pierre Gleizes / Greenpeace)

要知道,这种大小的海鲈鱼可都是优质渔获,还是新鲜的,为啥中国渔船就不要了?

在西非海上漂久了,你会发现一种有趣的现象:外国大型渔船与非洲当地渔民是一种“依附关系”,大型渔船(主要是中国的)会时不时地把捕到的鱼“送给”非洲当地的手工渔民,让小渔民们省了不少力。

(非洲渔民捡拾被遗弃的海鲈鱼 © Pierre Gleizes / Greenpeace)

看到这你可能会想:外国人与非洲本地人和谐共生,西非真乃和谐社会之典范!

Too young too naive!

真实情况是这样的:中国大型工业渔船一般都是24小时不间断作业,常常“一不小心”就捕捞到超过渔船储藏容量的渔获,这时就会把装不下的鱼直接送给附近的小渔民,权当做“场地使用费”了。那天遇到的中国渔船也许是因为看到有调研船在附近,出于谨慎而把这些鱼直接扔到海里了。

(我也捡了一条鱼,个头真的很大(只是做样本哦,不是用来吃…) © Pierre Gleizes / Greenpeace)

看到这有人会说:“把多出来的鱼送给当地小渔民,于人于己不都是好事一件吗?” No No No,答案远没有这么简单。

渔网里的大秘密

大型渔船“一不小心”就能捕到这么多的鱼的原因,全在渔网里。

由于缺乏切实有效的区域渔业管理,在西非作业的外国工业渔船大多都采用产出高、但对海洋具有极大破坏性的底拖网,来捕捞到尽可能多的渔获。但是,这种捕捞方式一直都饱受争议,绿色和平也一直呼吁政府和工业渔船放弃使用这种捕捞方式。

(毛里塔尼亚海域,正在下网的中国底拖网渔船 © Pierre Gleizes / Greenpeace)

底拖网有多可怕?在平静的海面之下,底拖网就像一台强力推土机,不仅能把遇到的所有鱼一网打尽,还会附带着把途经之处的海底整个铲平,彻底破坏鱼卵附着的水草,并留下深深的痕迹。

(渔船拖网捕鱼后,海床会遭到彻底破坏,没有丝毫生命迹象 © Greenpeace)

没错,工业渔船的这种“不小心”,其实就是过度捕捞。看上去友好地把鱼送给当地渔民,实际上却因为破坏性的捕捞方式,使西非的海洋环境和渔业资源受到重创,给当地渔民的生计和渔业的可持续性蒙上了令人不安的阴影。

(希望号在毛里塔尼亚调研期间,遇到正在夜间作业的中国底拖网渔船 © Pierre Gleizes / Greenpeace)

过度捕捞和非法捕捞,往往是相伴相生的。根据绿色和平在西非海域超过10年的调研,为了在这片海域攫取更多的非法经济利益,外国渔船在西非海域的非法捕捞形式“花样百出”,随便就能列举出一大堆:非法转运、通过渔业洗钱、无证捕鱼、一张许可证多条渔船使用、不合格的网眼大小、未经授权的捕捞装置,以及在禁渔区/休渔季节捕鱼等等。

亲眼见证的非法捕捞

希望号这次在西非的调研和以往有所不同,我们邀请了西非沿海国家的政府官员登船一起出海巡航。当我们发现有疑似非法捕捞的行为时,还会协助政府官员一起登船检查,制止和查处这些非法行为。

(毛里塔尼亚渔业部长、环境部长及其他官员共同登上希望号,Mike船长正在向官员做介绍 © Pierre Gleizes / Greenpeace)

就在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希望号在非洲小国几内亚比绍海域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在出动直升机进行海上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三艘中国渔船益丰8、益丰9、以及益丰10的船体除了中文之外,没有可识别的船号,这一行为违反了当地渔业法,就属于典型的非法捕捞行为。目前,益丰8号的船员已经随几内亚比绍官员一起返回比绍港口,等待接受进一步的检查。

数据显示,从上世纪50、60年代开始,就已经有欧洲的渔船在西非海域非法捕捞的记录。而根据绿色和平2015年报告中的不完全统计,2000-2006、以及2011-2013这9年间,中国渔船在西非六个国家(冈比亚,几内亚,几内亚比绍,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和塞拉利昂)共有183起涉嫌非法捕捞行为被记录在案。其中41%是在禁捕区域非法捕捞作业,38%为渔船缺乏有效捕捞许可证,14%因使用网眼不符合规格的渔网违法捕捞操作。此外,约31%的渔船有过两次以上的非法捕捞记录。

希望号的航程还有1个半月,我还会继续刷新值夜班、看卫星监测系统、坐小艇出海的次数。但我真的希望,我们遭遇的大型工业渔船的数量、以及见证到的非法捕捞的次数,能停在这里,不再增加。

(大西洋的晚霞 ©王洋)

相关阅读

27
2024.08

《BBNJ协定》的下一步:为早日生效和运行做准备

《BBNJ协定》的下一步:为早日生效和运行做准备

23
2024.08

实施《BBNJ协定》的挑战:以马尾藻海项目为例

马尾藻海GEF项目开展的一些必须工作,对于《BBNJ协定》下某些条款的执行起到了示范作用。

10
2024.07

研讨会邀请 | 前沿探索:基于BBNJ协定的海洋保护区问题研究

7月13日,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将举办“前沿探索: 基于BBNJ协定的海洋保护区问题研究”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