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全国前八个月平均每月发生29起化学品事故 中东部大城市群风险等级最高

2016年9月21日

北京,2016921日: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根据中国相关部门通报以及媒体报道,统计出201618月中国共发生232起化学品事故,平均每月29起,事故共造成199人死亡、400人受伤。其中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事故共有96起,占41.38%

“2016年至今,全国几乎每天发生一起化学品事故,这个数字值得有关部门和化工行业更多的关注,”绿色和平污染防治项目副经理程茜说,“2010年以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学品生产和消费国,与快速的化工行业发展形成巨大反差的事中国化工行业发展的质量。有关部门亟需加快完善中国化学品管理体系,并且严格贯彻执行,以确保化工行业的发展不再以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为代价。”

绿色和平的事故统计数据显示,化学品泄漏是第一大事故原因,占事故总数的43%;而爆炸事故(36起,占16%)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多,共有80人,平均每起事故导致2.22人死亡。从事故发生环节上看,运输环节发生的事故最多,共有121起,占总数的52%,生产环节(27%)和储存环节(10%)位列其后。详细数据请点击查看>>2016年1-8月中国化学品事故统计

该事故统计的信息来源包括国家安监总局网站、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网站、以及媒体报道等。“这些事故可能只是冰山一角。目前,中国化工行业发展存在结构性风险。中国化学品管理体系严重缺乏透明度,且行业普遍存在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不到位,化学品环境和健康危害不可知的现象。公众甚至参与应急救援的专业人员无从得知真实可靠的化学品安全信息。”程茜说。

作为全球第一的化学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现有规模以上化工企业25000多家[注释1]。但由于发展前期的规划不完善、管理不健全,近年来化学品特别是危化品安全事故频发,为其周边环境和公众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涉危涉化企业信息公开不充分,信息透明度低,难以进行有效的社会监督。

同时,绿色和平通过政府信息公开渠道获得了环保部门对中国涉危涉化企业的环境风险专项检查的调研数据(2010年、2011年),并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对33625家涉危涉化企业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东部人口密集地区,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大城市群的涉危涉化企业分布最密集,其潜在风险等级最高。该分析同时发现,近84%的涉危涉化企业分布在国务院安委会设定的60个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重点县(市、区)之外,另有17.8%的企业位于核心生态区特别是对水环境最为重要的河岸防护带范围之内。

“化学品的使用已经无处不在,与频发的化学品事故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中国化学品行业在化学品管理信息公开方面极度缺乏透明度。建立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机制,是化学品行业应对目前‘谈化色变’的公众危机的第一步。”

基于此,绿色和平建议: 

  1. 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亟需认识到目前中国化工行业发展存在结构性风险和众多未知的环境和健康危害,并突破仅从安全生产角度对化学品进行管理的片面思路,认识到中国在化学品健全管理方面的缺失与空间。
  1. 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应抓住化工行业优化产业布局、淘汰落后产能和退城入园的转型契机,协同环保部门,从化学品环境管理和化工行业长远发展角度,制定符合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目标的化工行业布局长期规划,从而使涉危涉化企业远离城市人口密集区和环境敏感地区,新改扩建的化工园区布局选址须远离核心生态区和环境敏感区,并确保新建化工园区环境管理目标达标。
  1. 环保部门、安监部门会同其他部门以主动公开和常态化公开的方式将涉危涉化企业的位置信息、涉及的化学物质信息、风险防控信息等化学品环境管理信息向社会公告,以建立更透明、更健全的化学品管理体系,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促进化工行业的绿色化转型升级。
  1. 作为全球最大的化学品生产和消费国,中国应该在减少化学品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负面影响方面发挥领军作用。
  1. 坚持预防性原则,从源头上削减和替代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使用更安全环保的化学品,实现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根据环境保护部2013年发布的《化学品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

点击查看>>2016年1-8月中国化学品事故统计

媒体联络:

王赫     公众互动传播主任      157-1289-0522        wang.he@greenpeace.org

程茜     污染防治项目副经理      +86-10-65546931转177        cheng.qian@greenpeace.org

相关阅读

18
2024.04

友好观鸟型人格 | 原来我的MBTI是EFBW!

瞒不住了,大声宣布:观鸟的世界真的好治愈、好欢乐、是被大自然的生命力狠狠拥抱的感觉

16
2024.04

从90后到00后,观鸟何以在年轻人中成为一门显学

我接触到了一群非常年轻的观鸟爱好者,发现这个爱好没我想象中那么小众,也不是那么难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