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迎接绿色冬奥:还欠哪些东风?

本文登自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陈阳

7月31日,北京和张家口如愿以偿获得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权,北京也将历史性地成为唯一既举办夏季奥运会也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曾经为这座城市带来宝贵的经验与财富,并在之后的7年里仍使这座城市获益。在我国经济深度转型、公民环境意识高涨的新背景下,北京2022年冬奥会是否有理由超越2008年北京奥运会,推动绿色转型?在这一过程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有哪些经验可成为筹办冬奥会的重要参考?冬奥会未来在环境保护方面又有哪些环境问题不容忽视?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近日采访了绿色和平中国大陆项目总监马天杰。

冬奥会需借鉴2008年奥运会“遗产”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2008年奥运会有哪些经验值得冬奥会借鉴和学习?

马天杰: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北京市采取搬迁污染企业、提高机动车排放标准、改造燃煤锅炉、调整能源结构、升级工业技术等举措;增加公共交通运输能力;并提高尾气排放标准,同时淘汰大批柴油公交车,改用天然气作为燃料。

在能源使用方面,建成北京首座风力发电场——官厅风电场;在7座奥运场馆中使用光伏发电系统;对燃煤锅炉进行淘汰或煤改气/电的改造;推广太阳能路灯使用。

不仅如此,北京奥运会结束以后,北京市也将以上一些环境经验进一步完善推广。从2013年1月1日起,按照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北京市作为第一批城市在检测标准中纳入PM2.5、CO和O3,并提出了2017年全市空气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60μg/m3左右的目标。截至2014年底,北京能源结构中,可再生能源比重达到5.5%,光伏发电能力接近20万千瓦,地热和热泵利用面积超过4600万m2。在交通方面,进一步扩大公共交通运营能力,公交运营线路达到1200条,轨道交通线路增至17条,公共自行车数量增至5万辆。同时加快淘汰老旧公交车,2011年至2017年7月北京已累计淘汰黄标车、老旧车162万余辆。比较遗憾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等方面的经验并未在其后得到有效推广,这方面的数据和媒体关注度也相对最小。

对于其他地方而言,2008年北京奥运会留下的最大环境遗产是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公众和政府对于空气质量的关注度。在空气污染数据方面的透明度也同样提高,并开始了在联防联控区域协调和治理的尝试。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一些其他大型活动,譬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2014年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也都借鉴了北京的环境保护经验。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遗产将直接造福北京2022年冬奥会,如北京赛区所需12个场馆中的11个都是继承2008年奥运会场馆继续使用,体现了主办方对于资源重复使用和节俭利用的重视。

完成空气治理目标需下更大功夫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北京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残奥会申办报告》(下称《申办报告》)中,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委员会承诺赛会期间空气质量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您认为实现这一标准有无难度?

马天杰:《申办报告》中明确承诺赛会期间空气质量(PM2.5)达到WHO标准,即WHO过渡时期第一阶段空气质量目标值的日均值75μg/m3。通过分析北京和张家口的实际空气质量数据后,不难发现该目标仍具有一定的雄心。但北京若要按承诺实现该目标,仍需付出相当大的努力。

首先,冬奥会举办期间(2022年2月4~20日)通常是北京一年中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时间段。根据北京市环保局发布的数据,2013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为89.5μg/m3,2014年同比下降4.0%,年均85.9μg/m3。相较而言,张家口的PM2.5污染状况要好得多。据计算,2014年张家口PM2.5年均值下降到达标水平34.3μg/m3。但对比两地同年2月份PM2.5月均浓度水平,发现其2月份空气污染水平远高于年平均值,属于一年中污染较为严重的月份。因此,2022年冬奥会期间日均PM2.5浓度保持在75μg/m3以下是北京和张家口给自己设定的一根较高的“标杆”,尤其对于北京而言。

其次,如果以WHO过渡时期第一阶段PM2.5目标值(年均值)作为参考指标(尽管北京目前并未就2022年空气质量年均值做出承诺),则北京距离该空气质量水平仍有相当大的差距。按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北京到2017年PM2.5年均值将下降到60μg/m3,左右。而2013年北京市PM2.5实际年均值为89.5μg/m3。如果北京按期达标,表示2013~2017年5年期间PM2.5水平下降约33%。而要在接下来的5年内使PM2.5年均值进一步下降到35μg/m3左右的水平,意味着北京必须再削减污染水平约40%,幅度甚至超过前一个5年周期。未来7年,北京需付出更加艰巨努力。

应力争场馆100%利用可再生能源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北京2022年冬奥会提出了“碳中和”的目标。对于这一目标,您有何看法?

马天杰:尽管该目标显示了主办方的低碳发展意识,但目前的低碳方案仍旧沿袭了“先排放,后补偿”的传统思路,包括特别强调的“森林碳汇”。与之相比,大力发展利用可再生能源、推进新的能源利用模式才是更加实质性、可持续的低碳路径。能源结构的真正转型、清洁化,对于降低碳排放的贡献也是毋庸置疑的。

因此我们建议首先尽快研究、论证冬奥会筹备与举行过程中最大化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潜力,提出积极大胆并具有可行性的定量化目标,力争实现所有场馆100%可再生能源利用。

其次,建议北京充分利用冬奥会的机遇提升对可再生能源的接受度。包括河北在内的北京周边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张家口已经建有张北千万千瓦级别的国家级风电基地。

同时,河北太行山麓等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以及地热资源尚留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北京自身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有官厅水库风电场,近年也在推动城市分布式光伏的发展。这些优质资源条件均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低碳化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如果说当前有技术制约、电网调度管理方式落后等方面的因素限制了可再生能源利用,那么,对于7年后的奥运会,尤其是在“推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之下的一届奥运会,值得做出具有前瞻性的安排,北京不应错失机会。

同样,在能源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未来7年的建设过程中,“能源革命”在工业、交通、数据化/智能化等领域的的一些热点、重要创新,都可以此为舞台去进行探索。这也将为京津冀地区在2022年之后进一步提高空气质量打下重要基础。因为治理雾霾的难度随着空气质量的逐渐改善亦将不断提高。在工业超标排放的末端治理、污染行业产能调整等“重拳”都落下后,更进一步的蓝天改善离不开能源结构的调整,同时必须带动更大区域的协同行动。

“后冬奥”时代水资源利用更迫切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申办报告》中,北京2022冬奥申委表示“比赛区域内有充足的水资源,能够在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情况下满足雪上项目的造雪需求”。在水资源利用方面,您认为是否能达到这一目标?

马天杰:事实上,北京2022年冬奥会雪上项目的用水需求总体可控,在宏观层面对北京-张家口地区的水资源影响极为有限。

然而,对于北京-张家口地区来说,更大的水资源挑战在于冬奥会后的水资源管理。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愿景之一,是激发公众参与冬季体育运动的热情,带动我国北方3亿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加入到冬季冰雪项目中来。要实现这一愿景,势必会增加对于各种冰雪运动项目场馆的需求。在我国北方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压力下,对于新兴的冰雪运动场馆的用水进行严格的管理,将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绿色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2年颁布的《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释放出了一个积极的信号。在该办法中,人造滑雪场与高尔夫球场、高档洗浴场等被列为受到重点监控的高耗水项目,并对其用水指标进行限制。与此同时,在北京市于2014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阶梯水价方案中,人造滑雪场等高耗水项目开始执行高达160元/m3的特殊水价。上述措施均表明北京市对于滑雪场等高耗水项目的水足迹具有清醒的认识。北京市应利用主办2022年冬奥会的契机,继续对上述高耗水项目实行审慎的水管理政策,并将奥运场馆先进的水资源管理经验引入现有其他场馆中,进一步优化冰雪项目的水足迹,为北京留下一份真正的绿色奥运遗产。

相关阅读

12
2024.09

活动预告 | 来“多元”气候行动工作坊,寻找自己的行动方向

来报名多元气候行动工作坊,寻找自己的行动方向!

30
2024.08

李建林:通过本地化发电和储能,电网将从核心角色转变为辅助角色(下) | 储能观察室②

李建林指出能源革命的真正标志将是电网结构的深刻变革,通过本地化发电和储能,电网将从以往的核心角色转变为辅助角色,显著改变目前依赖远距离电力传输的格局。

29
2024.08

李建林:通过本地化发电和储能,电网将从核心角色转变为辅助角色 (上)| 储能观察室②

李建林指出当前的新型储能行业正在洗牌,并介绍了新能源强制配储政策由来,电网、发电企业与储能之间的关系,以及新型储能当前行之有效的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