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结合卫星影像分析以及实地调查发现,浙江省如火如荼的低产林改造暨耕地开垦项目在 近年来已经对省内天然林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同时也严重威胁了耕地红线。我们呼吁浙江省政府立刻叫停省 内破坏天然林的造地项目,公开天然林及造地项目关键信息,同时堵住低产林改造政策漏洞,切实保护天然林 及耕地资源。
绿色和平自2013年开始关注浙江毁林造地情况,2014年7月进行了卫星遥感调研,并实地走访了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3个村镇。据我们了解,仅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石盟盂村、上乔村、吴山头三个村子的多处毁林面积加起来就有约3100亩,相当于280个足球场。而这只是浙江省毁林造地的冰山一角,以低产林改造为名义的毁林造地持续数年,在浙江省温州、台州、丽水、嘉兴、宁波等地遍地开花,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由于浙江省内城镇建设扩张,用地需求大增。根据国家“占补平衡”的耕地保护制度 ,建设单位必须补充同等数量和质量的耕地,以保证耕地面积不减少。但耕地后备资源的严重不足以及分布不均,刺激了浙江省的造田运动及土地指标有偿交易。原本应该严格管理的天然次生林通过“低产林改造”为名义被皆伐,被开垦为低质量耕地。低产林改造的林业政策和耕地开垦这两个原来并不沾边的国家政策被强行揉合在一起,通过政策漏洞为迅速扩张的土地财政大开绿灯。
有建设用地需求的发达地区可以将本地农田用于城镇建设,并向欠发达地区异地购买土地指标以应付‘占多少,补多少’的政策。这成为了浙江特色的土地财政模式,也成为了当地天然林的巨大威胁。“高额的利润刺激了省内各地毁林造地的热情高涨,在土地开发的需求面前,浙江省本不丰富的天然林成为了牺牲品,”绿色和平森林与海洋项目副经理潘文婧说。“低产林改造暨耕地开垦项目”由镇(街道)提出申请,经县国土资源局、林业局共同论证可行后由县政府立项。招投标确定的施工单位项目对被扣上“低产林”帽子的林地进行皆伐,并“整理”为梯田状的“耕地”。最后,县政府牵头国土资源、农业、林业 等各相关部门人员组成验收小组 对造地项目进行验收后土地指标进入省内的折抵指标市场。
这一过程涉及多个部门,蕴含着使多方获益的巨大利润。浙江省内造地成本约为1.5万元/亩 ,为了推动省内各级单位对于造地的积极性,浙江省给造地项目提供了高额的补助资金支持。潘文婧说,“以2012年永嘉县为例,立项成功的镇(街道)可申请获得‘土地开发垦造耕地和低产林改造项目补助资金’,包括工程补助资金、镇(街道)奖励经费、村级奖励经费和垦后种植养护补助资金,各级政府及相关单位、甚至个人都可以从中获利。”在高收益刺激下,偏远山区的林地成为了“香饽饽”。
毁林造地直接造成了森林资源的减少。天然林原有的避免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的功能消失,带来局部生态安全和水土流失的隐患。许多通过毁林获得的新垦耕地存在无人耕种、土地质量差、没有灌溉设施的情况,严重违反了国家重视耕地质量、力保耕地红线的初衷。更令人疑惑的是,根据最新的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浙江省的森林资源(包括天然林、人工林)出现了增加;但结合省内如火如荼的“毁林造地”热潮,大面积森林皆伐并改变其林地性质(变为耕地)让人怀疑上述清查结果的真实性——浙江省新增加的森林分布在哪里?最新的浙江省森林面积数据是否注水?
绿色和平建议国家林业局、国土资源部对浙江省造地项目所涉及的低产林改造行为进行专项调查,同时呼吁浙江省林农部门应将省内森林资源具体信息公开,以供社会监督造地项目是否涉及毁坏天然林资源。绿色和平同时也建议国家林业局对低产林改造政策进行完善,停止针对天然林的更替式改造,避免我国天然林资源的进一步被破坏。
图片下载:
链接: http://pan.baidu.com/s/1zXJwM 密码: rs9e
媒体联络:
王澲 传播与公众互动主任 wang.ye@greenpeace.org +86 186 1044 8286
潘文婧 森林与海洋项目副经理 pan.wenjing@greenpeace.org +86 138 1010 4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