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如何解读中国的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

2014年6月10日

——本文于2014年6月4日发表于新浪博客中外对话

绿色和平组织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李硕表示,为防止极端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中国必须在2030年前使碳排放达到峰值。

评论人士希望中国能在下一个五年规划中引入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本周,气候政策又成为了热点话题。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公布二氧化碳控制计划次日,中国高级研究员何建坤透露,中国可能会在“十三五”规划(2016-2020)中引入二氧化碳总量控制制度。

这一次,无论中美两个碳排放大国是否又在辞令上“打乒乓球”,中国方面提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倒是可供人一瞥中国未来气候计划的框架,尽管这个常被称为“二氧化碳排放上限”的说法并不准确。

一方面,他的观点并不代表政府意见,他只是中国气候变化咨询委员会主席。另一方面,引入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却是可以预见的。事实上,这是中国加强气候监管自然会采取的一个步骤,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在此梳理一下中国近期的气候政策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政策环境。过去10年中,中国采取务实的态度,逐步设立气候和能源目标。中国“十二五”规划 (2011-2015)对能源消费采取了“双控”政策,即同时控制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能源消费上限”)。两项措施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法律约束力。

能源强度目标是中国2020年前气候承诺的一部分,具有法律约束力。但能源消费总量的目标则仅仅是一个远大的目标而已。在二氧化碳排放方面,中国尚未实行 这样的双控政策,“十二五”规划中仅对二氧化碳强度设定了目标。因此,下一个五年规划,中国的气候政策自然要引入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

中国如真在“十三五”规划中增加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的内容,此做法应当受到欢迎。但对监管者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微小的改变,因为这不仅要增加新的汇报途 径,还要各级提高测量、汇报和检验水平。这项政策的国际影响也值得一提。按照发展进度,人们自然会期待“十三五”规划中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在“十四 五”期间或2020年后成为国际性措施。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值得警惕的是,“二氧化碳排放上限”这个说法会使人误以为要求碳排放不断减少。实际上,“十三五”规划的总量控制目标 即便存在,仍很可能会为碳排放增长留有余地。因此,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的目标以及有关碳排放峰值的政策尤为重要。现在,有一点非常明确:中国 必须在2030年前使碳排放达到峰值。 

译者:郭筝

相关阅读

22
2023.08

日本宣布福岛核污水排放入海日期,绿色和平:生态安全让位于经济利益

2023年8月22日,东京 —— 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日本办公室,对日本政府最新公布的福岛核污水排放安排提出批评意见。绿色和平指出,将福岛核污水排入太平洋海域的有关安排,无视科学证据,忽略公众意见,也侵犯了日本和太平洋周边地区居民的基本权利。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声称“排污入海是唯一可行的选项”,这 […]

14
2023.08

独家| 崔宜筠、朱梦曳:如何突破电力系统转型的短期困境?

编者鉴语:近年来频发的极端天气持续为电力系统安全保供带来挑战。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兼顾电力系统的深度脱碳和安全保供需要各参与方的共同努力。在此背景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推出聚焦电力系统低碳保供方案的系列文章,旨在通过分享不同资深电力从业者的视角和观点,聚焦不同 […]

11
2023.08

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关系:全球气候能源善治的助推力

中欧共同承担全球气候能源治理中的重要责任,加速自身能源转型,能够提高全球气候治理雄心,推动全球主要排放国的减排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