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华沙能够做什么?

2013年11月20日

—— 本文于2013年11月20日发表于《21世纪经济报道

通往巴黎新气候条约之路:华沙能够做什么?

一年一度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于上周一(11月11日)在波兰首都华沙开幕。2011年底,德班气候大会通过决议,要求谈判各国在2015年底前达成关于2020年后各国减排目标的新气候协议。因此,此次华沙气候大会被各方视为是承上启下的重要坐标点。

今年九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第一工作组报告明确指出:为了保证全球升温控制在2℃安全线内,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必须尽快达到峰值,并且迅速向零排放过渡。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2009年哥本哈根达成的2020年前各国的减排目标完全不足以减缓气候变化的趋势。因此,在今年的华沙和明年的利马会议上,最艰巨和关键的任务是如何吸取哥本哈根的教训,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角度出发,让各国提出的2020年后的减排目标具有足够的力度来应对气候变化。

以此为出发点,首先,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之前需要明确“何种目标”的问题。依据2010年德班决议要求,后2020时期所有国家都应当承担减排义务,这就导致各国做出的减排目标将不可避免的多元。因此,各国之间需要建立一个清楚的承诺参照系,并在主要国家之间形成共识,才能确保未来气候条约的清晰和可对比。

气候谈判进行近20年,各国做出严格意义上减排目标承诺只有两次先例,即《京都议定书》承诺期下的有法律约束力量化减排目标,以及哥本哈根承诺。这两次先例应当为后2020时期的减排目标提供借鉴。

对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附件一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欧盟等发达国家,他们应该做出在力度和范围方面不低于已有目标的承诺。而非附件一国家的排放大国比如中国、巴西、印度、南非也需要承担其相应的减排目标。“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应该怎么指引现实,减排目标形式是否应从相对目标转为绝对目标,除温室气体外,可再生能源、能效等目标是否也应被纳入考虑,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华沙和利马交出答卷。

其次,对于2015年新气候条约,也需要在华沙明确“何时承诺”的工作路线图。德班决议为谈判设定了2015年的底线,若尊重这一决定,避免哥本哈根最后的“惊魂时刻”,就应该在2015年底之前的足够时间里将各国减排承诺摊放在桌面上。这个“提前量”的设计又需要精妙的政治推敲。

最后,对于2015年新气候条约还需要明确“如何落实和评估”,即如何落实和评估各国提出的2020年后的减排目标。从落实方面来讲,国内减排是各国在国际气候谈判占领制高点的基本筹码。面对气候谈判的外在压力,国内政策必须及时足额地准备好“家庭作业”,以应对从华沙后开始提速的谈判节奏。而从评估来看,一个对承诺的评审过程应该被建立起来,以保证各国承诺的清晰度。在这一过程里,如何设计评审过程,以保证承诺的公平、有效将是关键。

如此看来,气候谈判之路虽然承载了无数人应对气候变化的殷切希望,却依旧路漫漫,道阻且长。(编辑 王世玲)

(作者为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

相关阅读

22
2023.08

日本宣布福岛核污水排放入海日期,绿色和平:生态安全让位于经济利益

2023年8月22日,东京 —— 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日本办公室,对日本政府最新公布的福岛核污水排放安排提出批评意见。绿色和平指出,将福岛核污水排入太平洋海域的有关安排,无视科学证据,忽略公众意见,也侵犯了日本和太平洋周边地区居民的基本权利。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声称“排污入海是唯一可行的选项”,这 […]

14
2023.08

独家| 崔宜筠、朱梦曳:如何突破电力系统转型的短期困境?

编者鉴语:近年来频发的极端天气持续为电力系统安全保供带来挑战。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兼顾电力系统的深度脱碳和安全保供需要各参与方的共同努力。在此背景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推出聚焦电力系统低碳保供方案的系列文章,旨在通过分享不同资深电力从业者的视角和观点,聚焦不同 […]

11
2023.08

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关系:全球气候能源善治的助推力

中欧共同承担全球气候能源治理中的重要责任,加速自身能源转型,能够提高全球气候治理雄心,推动全球主要排放国的减排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