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迈过400ppm 门槛之日

2013年5月8日

2001年,我本科毕业开始读植被生态学的研究生,第一次接触到“全球变化”的概念——这是个研究全球宏观生态系统的循环、演进与互动的百宝囊,里面包括以升温、降水格局改变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我的硕士研究方向是用遥感卫星影像观察陆地植被生态系统的改变,从地球卫星轨道高度上,经过训练的双眼逐渐可以观察得到盖亚的呼吸吐纳、律动有时,人类的扰动清晰可见。过去300年来的二氧化碳浓度曲线

那一年,戈尔的《难以忽视的真相》仅仅是构想,“气候变化”在中国仍属于生僻术语,虽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效已有7年,但人类文明第一个控制温室气体的量化减排条约《京都议定书》还要4年才能正式生效。那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平均水平接近370ppm左右,已经比工业革命前的水平280ppm高出一大截。


12年后,2013年的五月第一周,夏威夷Mauna Loa 监测站的大气二氧化碳读数平均水平是399.59ppm,按照以正弦曲线波动上升的行进方向,预测在一两周之内我们将迎来人类诞生以来首个超过400ppm的日出。30个ppm,12年。

这时距离Charles David Keeling 1958年在远离尘嚣的夏威夷建立高精度大气CO2浓度连续监测实验室经过了55年 (开始观测时浓度在310ppm左右);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的趋势在全球得到验证和关注也已经有四十多年。近一代人的时间,扼住温室气体快速攀升势头的行动还没能明显生效。

盖亚是否见识过400ppm以上的高浓度世界?人类呢?

近几个夏天,北极海冰超于预期的大幅消融、北极圈的快速变暖既是典型。科学家用冰芯中包裹的史前大气样本还原迄今80万年内的高精度二氧化碳浓度曲线,未曾超过300ppm,其中人类诞生之后的这二十多万年二氧化碳浓度均在180~280的范围内变动。再向古远地质历史时期追溯,大气成分只有片段可循,根据古海洋沉积构造里的浮游植物化石推测,上一次超过400ppm可能是距今450万年前。然而,古气候史上,10个ppm的浓度提升可能要花一千年;我们有幸生存在内的人类大发展大繁荣时代,只要三四年。这是渐变与激变的差别。

当然,严格来说,将要发生的400ppm可能是短暂的瞬时值。六月后北半球普遍入夏,广阔植被繁茂生长、光合作用加剧,大气中CO2浓度曲线或将回落到400ppm之下,冬春再冲新高。因此,今年的年均浓度目前依然未知。但曲线的不断上升趋势强劲,逆转迹象依然无处可寻。

学生态有点像占卜,常发出含混不吉之言令人厌恶,但我知道一些正反馈的开关将被触动。读书时理解生态系统与自然环境反馈的自然逻辑、痴迷于进化论,地球系统的复杂性和韧性令人敬畏,其脆弱同样令人震惊——关键节点受压一旦超过阈值,链条断裂、扳机拉动,崩溃随时可能到来。最典型的案例之一是,气温升高会加剧寒带冻土苔原消融,埋藏其中的大量甲烷将释放到大气中,而甲烷作为温室气体的升温效应远比二氧化碳强力的多,进一步加剧升温,形成一个不可逆的循环。海冰消融也是一例,融冰愈快,暴露出的深色海水吸收更多热量,加快融冰。近几个夏天,北极海冰超于预期的大幅消融、北极圈的快速变暖既是典型。

即将一脚跨过400ppm门槛的那一天、那一周、甚至那一年,太阳还会照常升起,地球照转水照流,但人类和地球毕竟进入了新的时代,找到回去的路将会更加艰难。

回望可知的地球历史,面对如此尺度的激变和未来千百年它将持续带来的涟漪,我愿意相信即使付出沉重的代价,生命力强大的盖亚可以找到新的平衡;问题是,人类文明是否能撑得住?

在升温4~6度的可能未来,全球性的粮食减产,耕地、淡水资源大范围重新分配,热浪、低温以及旱涝灾害的越发频繁剧烈,沿海最发达地区面临的海平面上升、侵蚀、台风,海洋酸化引起的生态系统生产力退化和物种灭绝,等等进程,都有力量摇动脆弱文明的根基。在未雨绸缪时人类尚各自为营,大雨倾盆时又能否共度难关?

站在进化树的高处、食物链的顶端,笃信科学的人类,能够依据已有观测和理性作出最合理的判断——人类活动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加剧气候变化,为了避免灾难我们需要减排、及早在尽量低位稳定大气中温室气体水平;同样信仰技术的我们,能否用手中已有的绿色技术推动新的文明变革?

相关阅读

22
2023.08

日本宣布福岛核污水排放入海日期,绿色和平:生态安全让位于经济利益

2023年8月22日,东京 —— 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日本办公室,对日本政府最新公布的福岛核污水排放安排提出批评意见。绿色和平指出,将福岛核污水排入太平洋海域的有关安排,无视科学证据,忽略公众意见,也侵犯了日本和太平洋周边地区居民的基本权利。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声称“排污入海是唯一可行的选项”,这 […]

14
2023.08

独家| 崔宜筠、朱梦曳:如何突破电力系统转型的短期困境?

编者鉴语:近年来频发的极端天气持续为电力系统安全保供带来挑战。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兼顾电力系统的深度脱碳和安全保供需要各参与方的共同努力。在此背景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推出聚焦电力系统低碳保供方案的系列文章,旨在通过分享不同资深电力从业者的视角和观点,聚焦不同 […]

11
2023.08

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关系:全球气候能源善治的助推力

中欧共同承担全球气候能源治理中的重要责任,加速自身能源转型,能够提高全球气候治理雄心,推动全球主要排放国的减排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