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绿色和平发布《气候临界点》

2013年1月24日

���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增加,飓风桑迪过后的美国纽约。

 

绿色和平呼吁:人类能否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决定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成败。各国政府和企业应该立即采取行动,停止化石能源扩张的脚步,积极推动可持续低碳“能源革命”,使用可再生能源及提高能效等方式满足新增能源需求,[i]避免全球气候变化跨过不可挽回的临界点。

“这14个化石能源项目的规划出台是全球经济对化石能源依赖成瘾的又一体现。” 绿色和平国际总干事库米•奈都说:“这些项目一经建成,将成为迄今为止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源,进一步将温室气体排放推上新的高峰。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加以阻止,真的跨过临界点,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致命的。”

由绿色和平和智库Ecofys[ii]合作完成的这份《研究》中,对包括中国西部煤电基地建设在内的全球14个新建的大型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项目开发实施后可能导致的气候变化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根据这份《研究》,按照规划,2012至2050年,这些项目将开采、生产496亿吨煤、29.4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和2600亿桶石油,消耗这些化石能源将向大气中释放累计300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如果这些项目全部得以实施,到2020年全球化石能源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较2011年上升20%,推动全球气候变化跨越难以挽回的临界点,进入灾难性的5~6 ℃升温轨道。

上述14个化石能源项目分别是:中国西部煤电基地扩张,澳大利亚、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大规模扩大的煤炭开采与出口;加拿大和委内瑞拉的油砂田开采、北极石油开发、巴西海岸外海域石油开采、伊拉克、墨西哥湾和哈萨克斯坦地区的高风险、非常规的石油开采活动,美国的页岩气开发以及非洲和里海的天然气开采项目。其中,预计2020年,中国西部煤电基地扩张将产生14亿吨二氧化碳,澳大利亚煤炭开采与出口量扩张将产生7.6亿吨二氧化碳,北极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将产生5.2亿吨二氧化碳,是14个项目中排放量最大的三个项目。

《研究》也指出了全球愈加频繁的极端天气是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的后果之一。气候升温如果超过3℃,全球30%的生物都将有灭绝的风险。超过4℃,气候变化很有可能不可逆转,地球的大部分区域也将变得不适宜居住。以中国为例,由于气候变化,中国将面临着的巨大风险如下:粮食产量受到影响,水资源危机和更频繁的极端天气现象,如干旱、暴雨、台风等。

 “在全球平均温度仅仅上升了0.8℃的今天,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增加已经导致悲剧频发、代价惨痛。各国政府既然已经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同意了2℃的控制目标,就应该采取行动,全力实现。”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邓萍指出:“这14个项目如果完全实施,可能彻底关上我们控制升温在2℃内的希望,而现在决策者还有机会也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 

 

【报告下载】

http://www.greenpeace.org/china/zh/publications/reports/climate-energy/2013/point-of-no-return/

【图片下载】

ftp://gpea_photo_out:gpea201212@202.152.178.205

文件夹:20130122 climate-point of no return photo for media

 

媒体联络:

余  冲  绿色和平媒体主任
+86-10-65546931-110  

 


 

[i]绿色和平在《能源革命——中国可持续能源展望》报告中摆脱化石能源依赖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前景。

[ii] Ecofys是一家知名的气候政策分析和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可持续能源对策的咨询公司。Link: http://www.ecofys.com/

相关阅读

11
2024.07

算力时代互联网科技企业绿电消费最新追踪 | 绿色云端2024

要想在AI技术发展推高用电量的压力下实现气候目标,企业亟需进一步加速提升可再生能源比例。

10
2024.07

储能:新能源消纳的关键支撑与市场机遇 | 中科院广州能源所陈炯聪

国际能源署(IEA)2024年最新报告提出,为在2030年实现3倍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并保障电力供应安全,到2030年,全球需要至少1200吉瓦的电池储能。中国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在全球遥遥领先,储能和电网的协同将成为可再生能源渗透率进一步提高的关键。电网未来技术路线的选择,对于中国乃至全球电力系统 […]

09
2024.07

中国企业应对全球竞争:新型储能可持续增长“必答题” | 南网储能公司龚轩

国际能源署(IEA)2024年最新报告提出,为在2030年实现3倍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并保障电力供应安全,到2030年,全球需要至少1200吉瓦的电池储能。中国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在全球遥遥领先,储能和电网的协同将成为可再生能源渗透率进一步提高的关键。电网未来技术路线的选择,对于中国乃至全球电力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