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德班气候变化谈判展望

2011年11月2日

气候变化刻不容缓,温室气体排放急需得到控制。

本文已发表于中国能源报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大会第17次全体缔约方大会(COP17)及京都议定书第7次缔约方大会(CMP)将于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举行。纵观已经结束的今年前三次气候变化会议,以及巴拿马会议以来谈判各方在关键问题上的表态,各方在一些重要问题上的立场仍存在分歧,德班会议将很难逐一解决所有这些问题。各方对会议的预期将主要集中在落实和贯彻自巴厘岛会议以来所达成的既有共识,以及为未来数年气候变化谈判格局确立过渡性安排。

具体来说,南非会议将围绕三个重点议题进行讨论:一是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存续问题;二是长期合作行动中的减排及其法律约束力问题;三是坎昆协议中达成的关于资金、技术援助、适应以及相应的机构设置问题。

首先,京都议定书的命运将是德班会议最核心、最紧迫的议题。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近20年来最重要的成果,它是迄今为止国际社会拥有的唯一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减排承诺。面对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即将于2012年年底过期这一事实,如果不能确保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将从根本上动摇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的法律基础,并将严重打击各方经过多年谈判所积累的互信。

目前,日本、加拿大、俄罗斯三国已经明确表态将不会加入第二承诺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对是否加入第二承诺期还没有明确的表态,而欧盟、瑞士、挪威则表示如果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排放国可以在德班就它们各自的减排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并有明确时间表的承诺,则他们可以考虑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

欧盟等国家集团针对第二承诺期的表态意在将议定书作为谈判筹码,并将其与长期合作行动中的减排和法律形式强行扯上关系。这一立场有背巴厘行动计划对发达国家减排作出的要求,其实质是逃避在京都议定书下欧盟的减排承诺,并向发展中国家索取超出谈判议程规定的额外让步。从11月初在北京召开的“基础四国”部长级会议联合声明看,发展中国家中的主要经济体将很难接受欧盟对长期合作行动的要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围绕这一问题的争夺势必将成为德班最大的看点。从长远来看,形成对主要排放大国的负有约束力的减排措施将是谈判的大势所趋,并且也是防止人类社会走向灾难性气候变化的必要要求。

德班谈判的第三个重点是对去年确定的坎昆决议的兑现情况。在京都议定书以及长期合作行动两方面难有突破性进展的大背景下,与会各国能否妥善落实坎昆决议将决定德班谈判的实质性收获。从这种意义上说,如果坎昆决议能在德班得到全面贯彻,这将为未来的气候谈判打下基础、树立信心。

正如10月份的巴拿马会议凸显的那样,围绕经济援助的谈判进展将主导坎昆决议的落实,继而对整个谈判产生影响。具体来说,经济援助问题又可以被进一步划分为绿色气候基金的机构设置问题,以及长期经济援助的资金来源两方面。作为经济援助的主要来源国,美国在10月中旬进行的绿色气候基金过度委员会上阻碍了大会关于机构设置的决议;而欧盟则面临其内部欧债危机的严峻考验。德班无疑是考验欧盟和美国两方政治意愿的关键时刻。

国际谈判的长期性和艰苦性要求各方按照既有共识,一步一个脚印地展开多边合作和扎实行动。纵观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近年的发展趋势,德班将扮演的角色应该是这一漫长进程中的一个过渡性结点。上述三个重点议题都很难指望通过德班一次谈判就能产生让各方皆大欢喜的结果。就目前的形势判断,如果谈判各方希望既取得较为现实的成果,又不至于让谈判进程倒退,那么落实坎昆决议应该是各国打破现有僵局的突破口。如果各国可以在此基础上就包括京都议定书和长期合作协议的法律问题作出过渡性的安排,那么德班会议就可以称得上成功了。

本文作者: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 李硕

相关阅读

15
2025.01

回顾2024:面对不确定性,中国车企的绿色突围之路

2024年上半年中国车企海外使用阶段碳足迹分析

08
2025.01

最新研究表明,林业碳汇交易需警惕劣币驱逐良币

苏州高新区(虎丘区)碳中和国际研究院与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联合发布《减碳绿途:通向中国高质量林业碳汇交易之路》

06
2025.01

碳市场2.0:林业碳汇的国际进展与本土实践|媒体工作坊回顾

当减碳目标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标发生冲突时,哪些解决方案是真正值得推广的,哪些需要我们批判性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