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中印需携手拯救“亚洲水塔”

2010年8月13日

本周,印度环境部长贾拉姆•拉米什将访问北京,探讨中印共同关心的环境议题。重中之重有两件,一是联手应对青藏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区冰川消融给两国水资源带来的挑战;另外,在日益高涨的哥本哈根国际气候谈判压力前,中印两个发展中大国如何加强沟通协作。

这两件事其实浑成一体,无法分开来讲。喜马拉雅冰川加剧消融是全球气候变暖呈现出来的后果之一,并且仍将持续恶化,而中印两国在与发达国家的气候谈判桌上,必需谨慎出牌,保证在经济增长国家安全的同时,担负适当的气候责任。

全球暖化,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影响,气候变暖,全球变暖原因,全球气候变暖,绿色和平,绿色和平组织,绿色和平中国,气候与能源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研究所对卫星图片做出的分析显示,哈龙冰川在1966-2000年间退缩了400多米。

从包括喜马拉雅地区在内的青藏高原发源的河流包括我国境内的黄河、长江、印度境内的恒河、以及雅鲁藏布江(进入印度后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澜沧江(进入东南亚后称湄公河)、怒江(进入缅甸后称为萨尔温江)、和狮泉河(进入克什米尔后称为印度河)等国际河流。青藏高原每年向这些河流提供860万立方米淡水,养活着中国、印度和东南亚等亚洲地区的十数亿人口,因此被称为“亚洲水塔”。

本月初,拉米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并不认可将喜马拉雅冰川融化与气候变暖联系在一起的“世界末日预言”,并提醒“在为喜马拉雅冰川撰写墓志铭之前,我们应该小心一些”。但是已经无需争辩的事实是:中印两国十多亿人口依赖的青藏高原“亚洲水塔”正在急速消融。

全球暖化,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影响,气候变暖,全球变暖原因,全球气候变暖,绿色和平,绿色和平组织,绿色和平中国,气候与能源

2006年,喜马拉雅地区的冰塔林及珠穆朗玛峰。 绿色和平/戴铮

由于全球变暖,喜马拉雅冰川的消融比世界任何地区都快。2007年,绿色和平对珠峰绒布冰川的消融情况进行实地考察,通过1968年与2007年的对比图片,让全世界触目惊心地看到了全球变暖在地球第三极留下的脚印。在高原东北边的长江源和黄河源,冰川退缩显著,速度惊人。昆仑山的玉珠峰冰川三十多年来平均每年退缩超过40米。恒河源头也在经历同样的危机,干戈特里冰川在1998年一年里就退缩了30米。

新的考察发现在不断敲响“亚洲水塔”告急的警钟。但IPCC的预测并非听天由命的“墓志铭”,而是依照目前升温态势的科学推演。如果人类合手竭力遏制全球变暖的趋势,亚洲水塔的消失仍可避免。同时,饱受台风、洪水、大旱等极端天气灾害侵袭的亚洲人民,亦可逃脱未来更加剧烈凶险的气候灾难

全球科学家发出警告,要让全球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内,世界各国必须齐心协力地大力减排。由于对造成变暖的温室气体排放贡献最大,发达国家到2020年总体排放量需降低到比1990还低40%的水平;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则需要采取有力措施控制排放增长。在今年年底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这些必要的承诺是否能被写进下一部全球气候协议的法律条文,将决定未来十年全球的碳减排力度,并直接关系到地球上的冰川、河流、海岸和广大人口的生存发展。

面对这个正在变暖的世界,作为两个拥有最大人口的国家,中国和印度有着许多共同忧患:冰川消融和水资源匮乏、农业产量受损、灾害加剧、扶贫努力受阻等等。在气候变化和新能源成为主流议题的21世纪,作为两个还在发展基本经济途中的国家,中国和印度更面临着一个相同的挑战:如何在保持增长提高国民平均生活水平的同时,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

全球暖化,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影响,气候变暖,全球变暖原因,全球气候变暖,绿色和平,绿色和平组织,绿色和平中国,气候与能源

“冰川已经病了很久了。”守护根戈德里冰川40年的印度教修行者Swami Sundaranand说。

在这样的背景下,两国决策者都已意识到需要摒弃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驱动的高耗能增长,探索绿色、可持续的低碳经济之路。印度总理辛格曾说:“我们的增长策略可以与众不同,也必须与众不同”。在中国,本月12日,国务院常委会议做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确定将发展低碳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作为各级政府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的重要依据。中国在风力发电及重工业能效提高等方面先行一步,并已拥有较为普及的基础设施;而印度也正着眼于大规模推行太阳能利用等项目。因此,此次印度环境部长拉米什的访华,两国在低碳经济的实践方面也有不少话题可聊。

喜马拉雅的冰川既是中印共同利益与挑战的一个缩影,也象征着新的时代机遇。在距离关键的哥本哈根会议不到15个星期的时候,印度环保部长的这次访华将无疑会受到国际社会的瞩目,观望两国是否将开启携手应对气候危机的新时代。毕竟,为着超过全球总数三分之一的人口,中国和印度都将必须在推高全球减排野心、促成公平有效的哥本哈根气候协议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两国在抗争全球变暖、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进入低碳经济方面取得的成绩将为更广大的发展中世界的其他国家树立鲜活的榜样。

——李雁 绿色和平(中国)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

Vinuta Gopal 绿色和平(印度)项目经理

志愿者,环保志愿者,绿色和平志愿者

相关阅读:

全球变暖冰川消融——喜马拉雅探险记

“亚洲水塔”的消融 十三亿人的水源噩梦

现场直击:冰小孩的消失,我们的家园在哪里?

三江源,亚洲水塔远征专辑

相关阅读

28
2023.11

COP28迪拜气候大会倒计时:这几个谈判议题是关键

距离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正式开幕只有最后三天。今年以来,中国、美国和欧盟等几大全球主要经济体,在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议题上的互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本届COP28的底色。 从本月中美发布的《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来看,面对全球气候危机,中美在能源转型正义、可持续复苏 […]

23
2023.11

最新研究 | 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如何助力企业绿电交易?

2023年11月23日,北京——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与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联合发布报告《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梳理分析了中国绿色电力交易的最新进展与挑战,介绍了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Sleeved Power Purchase Agreement)作为新型 […]

21
2023.11

消费电子供应商绿色转型加速,2030年100%绿电成减排关键

研究发现,上榜供应商在绿色转型上虽取得进展,但主要供应商减排目标与1.5度控温目标仍存差距,设立2030年100%可再生能源转型目标成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