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华的主要议题定为气候变化,这与目前美国国内在气候立法上的政治气氛是分不开的。就在佩洛西访华的三天前,美国众议院能源商务 委员会以33比25票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与能源安全法案”(American Clean Energy and Security Act)。但要使这部法案真正具有法律效力,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美国国内的气候政治
这部长达932页的“清洁能源与能源安全法案”,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对其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了限制。通常在美国,这么复杂的一部立法,从提案到法案,可以用掉几年的时间。而这部“美国清洁能源与能源安全法案”能这么快就走到现在这一步,与作为众议院议长的佩洛西的全力支持密不可分。佩洛西称气候危机是“国家安全问题、环境健康问题、经济问题和道德问题”,她呼吁美国借助这部法律来“保护地球并创造清洁的就业机会”。
这部法案涉及到八个众议院委员会的权力范围,其中四个委员会表示放弃审批。目前它已通过了能源商务委员会这一关,接下来还要通过自然资源委员会、筹款委员会和农业委员会的审批和修订。佩洛西已将这部法案列为今年众议院的重点,并明确要求这三个委员会尽快作出决定。估计最快,众议院能在今夏就这部法案进行全体投票表决。同时,这部法案也需要得到参议院的批准,最后才是奥巴马的签署。
如此迫切地推动国内气候立法,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赶在年底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前,就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打下基本的框架。1997年,克林顿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回国后参议院却拒绝批准该国际协议。到了2001年布什上台后,更是将美国退出了《京都议定书》。为了避免历史的重演,各方都希望这次美国能先通过国内立法,并在这个基础上参与国际协议的谈判。
离哥本哈根大会只剩下六个月,真要完成整个立法程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若是能通过众议院的全体投票,并在参议院取得实质性进展,则至少能为参与哥本哈根谈判的美国代表团取得基本的国内支持。
中美的气候分歧
值得一提的是,佩洛西刚走,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约翰•克里也到了北京,此行的主要议题也是气候变化。而本月,奥巴马的气候谈判代表也将访华。美国参、众两院的高官频频访华讨论气候保护,首要目的是缓和两国在美国减排问题上的分歧。
科学家指出,要避免气候变化的最严峻后果,发达国家到2020年必须减排25%~40%。在国家发改委刚刚发布的《中国政府关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立场》中,中国明确提出了发达国家作为整体到2020年应在其1990年水平上至少减排40%的要求。这个立场与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的态度是一致的。
但根据目前的“美国清洁能源与能源安全法案”,美国到2020年需要将其温室气体减排到2005年水平的17%,最多相当于1990年水平的7%,这显然与国际社会的要求相去甚远。
年底的哥本哈根大会被看成是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起决定性作用的一次会议。作为对造成气候变化问题负有最大责任的国家,美国能为哥本哈根带去什么,对于这次大会的成败都至关重要。
佩洛西希望说服中国,美国政府、企业和公众对于应对气候变化是有诚意的,但是减排40%的目标在美国目前的政治情况下却是不可能的。
气候变化改变中美关系
对于美国大打折扣的减排目标,中国是不会满意的,其他国家也不会满意。但这并不意味着两国不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寻找到广泛的合作点。事实上,这可能是佩洛西此次中国气候之旅的长远意义。正如她在北京的一次演讲中表示,“中美关系会因这场气候变化危机而改变,我们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正如奥巴马所强调,美国需要通过投资新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推动经济的增长,并以此增加能源安全和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与此同时,中国也愈来愈明白地球的有限资源不可能让中国走发达国家高消费和高耗能的发展模式。两国都需要发展绿色经济,以尽快转变目前的能源基础。这种共识将是中美两国求同存异,共同带领全球实现向全新的清洁能源经济基础转型的动力。
——杨爱伦,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经理
本文发表于2009年06月01日 05:08《第一财经日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