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北极科考手记:问答北极

2009年7月29日

一切的一切,当然还是围绕着极地曙光号展开的,正如博科思教授多次诚挚地表示,如果没有极地曙光号,他无法想象有一天他可以站在彼得曼冰川边进行实地科考。

北极到底有多冷,最冷与最暖时候的温度分别是多少?

F:我们的驾驶舱外有一个百页箱,里面的水银温度计不受到太阳光的直射,根据我这一段时间的持续观察,它显示的气温范围在4-12度左右;而在船尾我们另露天挂有一个酒精温度计,它的温度明显会比百页箱里的高上2-4度,这主要是因为它会显示更多阳光照射对周围温度的变化印象。这里现在不分昼夜,全天的温差并不大,对于工作人员而言,冷暖主要是看风大不大。

我上船的这一个多月,除了一天下过下雨夹雪外,其余时候基本都是阳光普照,非常暖和,我看到酒精温度计上不止一次显示过14度左右的气温。

这个季节能看见北极光吗?世界气候变暖在逐步的加剧,会威胁到北极动物的生存吗?

F:现在是北极的夏天,太阳24小时在我们的头上不落,这也叫做极昼,每年从4月到10月持续近半年。因为阳光太强,在这半年内是不可能看到极光的,我也一样很遗憾啊。

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原因, 全球变暖影响, 全球暖化, 全球气候变暖, 气候变暖

这是在1分钟之内分别拍的露天温度计与百页箱温度计,时间是7月27日下午4点。

请问您脚下(就是冰的表面)有雪覆盖吗?非常滑吗?和我们北方的结冰有什么区别?

F:在我们工作的地区(格陵兰岛的西岸一侧)冰川表面与陆地基本都未见到积雪覆盖,在彼得曼冰川上有很少的一些地方可以看到类似积雪的地面,比如我找了很久写下“我在乎”的地方,但那些积雪已更近似碎冰渣,应是几个月甚至更久以前留下的。冰川上的冰表面并不滑,因为冰川是积雪经过漫长的岁月堆积冻结而形成的冰体,冰川表面保持了类似雪花一样的纹理,摩擦系数远高于冰冻的河面,即使是在不断融化中,其表面也不会变得十分平滑。而我们北方的结冰多是由水直接冻结而成,会保持水面的平滑,这就是主要区别所在了。

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原因, 全球变暖影响, 全球暖化, 全球气候变暖, 气候变暖

这张特意将光亮对比调暗的照片可以比较清楚地呈现冰川的冰面质感

北冰洋融化,海平面不会上升吧?

F:理论上是不会的。北冰洋的冰组成是海冰(SeaIce),本来这些海冰的大多数体积都是在海面以下的,而海面上占体积10%的部分,也会因为冰变水的体积变小而抵消对海平面上升的作用。但北冰洋融化的话,其海冰上的积雪是淡水,这一部分的融化则会将额外的淡水带入大海,更重要的是,假如北冰洋的海冰大幅融化,这意味着在其以南的格陵兰、加拿大等地区的冰川势必已先行大量融化。根据科学家的计算,单单格陵兰岛冰盖融化的话,全球的海平面将会上升约7.4米。

冰川消融以后还会结上吗?难道夏天消融了,冬天不会再结上?

F:首先从冰川的末端说起,比如彼得曼冰川,我们在它的川口进行测量与观察记录的那些几十至上百平方公里的巨大冰岛,一旦从冰川主体断裂后,在相同的位置,到了冬天不会有同样的冰块再次冻结上。这些断下融掉的冰川,是陆地上的降雪经过几千、几万年乃至更久的时间在陆地上积累形成的淡水冰块。冰川的增长唯有在陆地上的降雪(降水量)多于冰川融化量,并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冰冻积累才能形成。而据科学家提供研究数据看,整个格陵兰岛冰盖的融化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大于降雪,并且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所以,现在的情形是,冰川在夏天大量消融,并远多于冬天返还的降雪。

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原因, 全球变暖影响, 全球暖化, 全球气候变暖, 气候变暖

摄影师Nick Cobbing抓拍的海鸟

想要看到企鹅的照片。

F:这实在是有点为难,因为北极没有企鹅……这样吧,我呈上北极水鸟照一张,下次我们去南极时,再给大家补上企鹅照,但要说好,那时不许管我要北极熊的照片哦。

相关阅读

30
2024.09

我们把一场气候危机搬进剧场,接下来……

我们希望这台戏剧成为一个工具,帮助更多人与那些和自己身份不同的人建立连接,并开始思考:面对气候危机,我的角色是什么?我又能做点儿什么?

30
2024.09

重塑气候变化话语,共创气候行动联结丨气候叙事工作坊回顾

绿色和平和杭州市生态文化协会共同发起了“气候灾难下的民间力量” 系列工作坊,集合地方社群、环保组织和媒体工作者,通过建设知识分享和资源交流的平台,提升极端天气事件响应能力和气候传播能力,为公众参与气候行动提供新的路径和方向。 作为“气候灾难下的民间力量” 系列工作坊的第二场,于9月20日举办的气候叙事工作坊,再次邀请地方NGO伙伴、媒体和内容生产者们聚集在杭州,一起思考我们每个人和气候变化的关联,共同创造更具希望、可以赋能行动的气候叙事,为引导更多公众参与气候行动建设积极的话语基础。

26
2024.09

绿色和平全球总干事马兹·克里斯滕森谈中国之行的感受

通过行动、动员周围的人,才能解决地方环境问题,进而解决全球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