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绿色和平 每天都是环境日

2009年6月5日

2009年2月19日,河南洛阳嵩县陆浑水库干涸的河床上随处可见干死的贝类

年轻的回声乐队演绎世界环境日礼物《处女空气》

一如其它振奋人心的绿色和平短片,在这支影片中,集结了绿色和平挺身而出、捍卫环境的第一手画面,并加入准备过程的纪录,以及最重要的──我们要保护的挚爱地球。它并不企图在三分钟内交代事件始末,而是要以影像作为见证,以并置传达核心讯息──行动,带来改变。绿色和平的确做到了,也号召有志环保的你,加入我们

而伴随着音乐和绿色和平为地球付出的分分努力,是行动背后更实际、更细腻、更艰苦的工作。从宏观的自然环境到政府的环境政策,从实地调查到直接行动,我们对自己说,为了保卫这个地球,”其实每天都是环境日”–绿色和平中国总干事戴慕韬新近接受了《北京青年周刊》的访问,他把环保的希望,放在每一个人、每一天、每一件事上。

每天都是环境日

2009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联合起来应对气候变化“,而中国的主题是”减少污染–行动起来”,”对于绿色和平来讲,这两个不同的主题都有各自的意义。”戴慕韬说。

“联合起来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在于它的听众是所有世界各国,而中国正在做出自己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其他国家也应当一样行动起来,联合起来。我们的地球环境等不起扯皮。

中国的主题”减少污染–行动起来”更针对普通公众,绿色和平一直以来的宗旨同样为”行动,带来改变”。对于普通人来说,减少(Reduce)使用,循环(Reuse)使用,再生(Recycle)利用都是减少污染的具体行为。而对于我们的企业来讲,更重要的是要从源头就实行清洁生产,以达到无废物排放。

行动起来就是减少污染最关键的一步。

中国环境问题图片集锦

擦亮公众的眼睛

说起环境和环境日,戴慕韬首先提到的就是公众–我们每个人的力量。

在西方,很多的环境改善都是先从公众的注意和抱怨开始,然后公众压力促使企业和政府进行改变。但在今天的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差异似乎让老百姓更习惯于等待政府由上至下地主动开展环境治理。”在环保方面,我们的政府已经大步地走在公众环保意识之前。”不过公众需要了解的是,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完全可以使得大公司作出改变、也可以推动政策的出台的。这样,NGO的作用就表现在了如何帮助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来弥补这个空缺。

本来,环境就是一个没有国界的话题。环境破坏不会只影响到一个国家,它将影响全球的每个人,每个国家。国与国之间的彼此指责并不是负责任或成熟的态度。”今天,中国在气候变化方面的态度就已经显示出了成熟和聪明的一面。一些显著的重大环境政策表现在可再生能源的目标的设定,这种做法使得欧洲和美国同样无法再指责中国的不作为,反而是认为自己需要赶上来。”

而在我们国内,曾发生的松花江事件和蓝藻污染都将公众的注意力瞬间集中到了环境的恶化上。如果我们未雨绸缪,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提前出台零污染的政策,那么这些对于我们生活影响重大的事件就不会发生了。虽然治理和防治都需要极大的投入,但是我们可以做到这一点,只要大家都有了这个决心,就像我们的经济发展一样,环境治理也可以飞速发展起来的。

回归”绿色生活”

中国有13亿人口,任何一个小小的个人行为,譬如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购买生态的绿色产品,选择负责任的木制品,将这些小行为乘以13亿,对于全球而言都将造成巨大的影响。个人行为不仅仅是少用一个塑料袋,而在于我们购买什么,在于如何行使消费者权力,在于我们发表每一点环境意见–今天,拯救气候也不只是各国领导人的事。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加入到保卫地球气候的行列中来。而这一点,你甚至在生活中随手就可以做到。就像我们在世界环境日的口号所称,公众的力量是巨大的关键的。这个口号已经在鼓励大家行动起来。

最后,为我们所有热爱家园、关心环保的读者送上戴慕韬接受访问时的一句期望:”每位公民都不应当小瞧自己的力量,因为积水成海,对于中国这样大的人口尤其如此。我们每个人都有为未来一代创造更好的生活的力量。”

加入绿色和平

拯救气候,我在乎,我加入!

欢迎签署“我在乎”气候变化网上宣言行动,你的参与和呼声将被传达到2009年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现场,加强拯救气候的中国声音。

相关阅读

22
2023.08

日本宣布福岛核污水排放入海日期,绿色和平:生态安全让位于经济利益

2023年8月22日,东京 —— 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日本办公室,对日本政府最新公布的福岛核污水排放安排提出批评意见。绿色和平指出,将福岛核污水排入太平洋海域的有关安排,无视科学证据,忽略公众意见,也侵犯了日本和太平洋周边地区居民的基本权利。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声称“排污入海是唯一可行的选项”,这 […]

14
2023.08

独家| 崔宜筠、朱梦曳:如何突破电力系统转型的短期困境?

编者鉴语:近年来频发的极端天气持续为电力系统安全保供带来挑战。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兼顾电力系统的深度脱碳和安全保供需要各参与方的共同努力。在此背景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推出聚焦电力系统低碳保供方案的系列文章,旨在通过分享不同资深电力从业者的视角和观点,聚焦不同 […]

11
2023.08

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关系:全球气候能源善治的助推力

中欧共同承担全球气候能源治理中的重要责任,加速自身能源转型,能够提高全球气候治理雄心,推动全球主要排放国的减排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