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卢思骋 绿色的青年领导力

2009年5月26日

绿色和平项目总监卢思骋获得《南方人物周刊》评出的“2009 我们时代的青年领袖”奖项。

“其实这并不仅仅关乎一个人的奋斗,这个奖项是对绿色和平在中国成功地展开工作的肯定,也同样代表了国内媒体再次对于环境NGO的鼓励。”卢思骋说:”过去十年,绿色和平在环保路上不懈前行,但是中国环境挑战日益严峻,我们仍需努力” 。

从影响千万人健康的水污染,到威胁粮食安全转基因项目,印度尼西亚金光集团的在中国和东南亚的非法毁林,到今年年底关系到人类和地球安危的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都是绿色和平积极工作的推动力量。在卢思骋看来,绿色和平是环保工作的执行者,也是社会进步的参与者,我们的存在延伸到社会空间的两维–我们的努力,代表着环境保护的崇高价值,同时也代表着时代与社会的进步意识。

在”五四”运动90周年际荣膺”青年领袖大奖”,这已经不是卢思骋第一次获得这样的荣誉了。早在2005年,卢思骋带领的绿色和平中国团队就获得了中国权威杂志《南风窗》及报章《南方周末》的高度肯定,分别授予”2005年度非政府组织奖”及”优秀非政府组织奖”。而他在绿色和平推动政府和企业改善环保政策的个人努力,更获得了各界的肯定,2006年,卢思骋还被《环球企业家》评为推动中国商业国际化25人之一,还被新加坡亚洲新闻台(Channel NewsAsia)选为”年度亚洲人物”。

正如绿色和平的信念”行动,带来改变“,每每我们的工作推动了绿色政策的出台、企业行为的改变和群众环保意识的提升,卢思骋都会想到这个年轻的团队的合作与壮大。”环保意识的日益高涨,公众对环保NGO的日益认可,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更让我们坚信行动是会带来改变的。”

“青年领袖大奖”的殊胜向所有人发出呼声:今天,许多的环保NGO荷戟上阵,投身环境问题的利益博奕前线,而且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可持续发展的事业中来,大家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让我们的子孙们拥有一个绿色的未来 。

目前在经济萧条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危机下,如何推动中国和世界走出这天灾人祸的重重危机?或许这是个太大的命题,但是并非每个人不应该考虑的问题。卢思骋一直在不断思索:”世界和中国都需要探索出一条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为只有这样,地球才会有未来可言。”

这个梦想并不过于遥远,只要各国的政府付诸决心和行动,也需要全球的公众不懈地坚定地去做。”环境破坏的直接受害者是未来的一代,而环境改善的最大受益者同样是未来一代。身为这个时代的青年,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直面这场考验,担负起这个大任,创造并留下一个绿色的世界。”

附:

NGO生存的空间会越来越大

2001年,卢思骋从香港特别行政区单枪匹马,先后到达广州与北京,成立了国际绿色和平组织在中国的分支。这一年,没有助手,没有正式像样的办公室,中国就他一人在做事。

扎根之前,他是香港中文大学活跃的社会活动分子,颇具环保、劳工、社区、学校民主化等各种社会运动的经验;但他仍要面对–“直到目前为止,中国对 NGO组织一直实行灰色地带管理方法。即实行’不取缔,不承认,不认可’的’三不政策’。”刚到北京时,有媒体呼吁要谨防西方某些非官方组织,小心他们在 中国搞”天鹅绒革命”。别说政府官员不愿接见他,”哪怕是环保研究领域的朋友,都觉得我们来会把他们污染了。”卢思骋说。

出于某种竞争意识,本土NGO也不会朝他展开欢迎的双臂。

由于国际NGO组织尚处于”暧昧”地位,绿色和平(中国)必须与具有合法身份的机构合作,从一个个具体项目做起,慢慢壮大存活。

卢思骋仍然记得,在当年深思而就的3年计划书中,他写道:”我觉得中国的环境问题只会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恶化。政府会越来越重视这个问题,NGO生存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大。

本段摘选自《南方人物周刊》2009年5月25日第162期 《卢思骋 我们正处于拯救地球气候的最后时刻》

全文请见 http://finance.ifeng.com/news/20090525/700471.shtml

相关阅读

30
2024.09

我们把一场气候危机搬进剧场,接下来……

我们希望这台戏剧成为一个工具,帮助更多人与那些和自己身份不同的人建立连接,并开始思考:面对气候危机,我的角色是什么?我又能做点儿什么?

30
2024.09

重塑气候变化话语,共创气候行动联结丨气候叙事工作坊回顾

绿色和平和杭州市生态文化协会共同发起了“气候灾难下的民间力量” 系列工作坊,集合地方社群、环保组织和媒体工作者,通过建设知识分享和资源交流的平台,提升极端天气事件响应能力和气候传播能力,为公众参与气候行动提供新的路径和方向。 作为“气候灾难下的民间力量” 系列工作坊的第二场,于9月20日举办的气候叙事工作坊,再次邀请地方NGO伙伴、媒体和内容生产者们聚集在杭州,一起思考我们每个人和气候变化的关联,共同创造更具希望、可以赋能行动的气候叙事,为引导更多公众参与气候行动建设积极的话语基础。

26
2024.09

绿色和平全球总干事马兹·克里斯滕森谈中国之行的感受

通过行动、动员周围的人,才能解决地方环境问题,进而解决全球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