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气候中国行•四:气候变化挑战粮食生产

2009年6月16日

温度升高、农业用水减少和耕地面积下降会使中国2050年的粮食总生产水平下降14%-23%

近50年来安徽地区春、秋、冬及年平均温度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冬季增温最为明显。

气候变暖将使安徽粮食生产受到两种不同的正、负效应影响。正效应表现在CO2浓度增大使作物气候生产力增加;全省,尤其是淮北地区粮食产量将提高1-2成。但是,温度上升对农业生产的负效应则更为显著。温度升高会在生理上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从而影响粮食生产能力;暖冬有利于病虫害繁殖,农业生产成本将因病虫害防治和增施复合肥料等增加2成左右;升温使得作物种植界线北移,但北移耕作区的作物生产力并不比原耕作区高;气候变暖将使安徽不同类型区的季节性干旱加剧,加重部分地区盐碱化的危害,土地风蚀现象也会日趋严重。研究认为,考虑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综合效应,预计安徽农业生产结构会有显著变化,总的生产能力将有所下降 。

气候中国行第四站,图片故事集(图片下载可能需要几秒钟,请耐心等待)

气候变化对安徽粮食生产危害最大的是干旱和强降水等极端天气现象。仅1991-2005的15年中,就有11年出现大旱或大涝。1996-2006年安徽旱涝灾害造成农田受灾面积平均在130万公顷以上,成灾面积约1万公顷,平均每年农业损失110亿以上 。

2007年安徽共发生两次阶段性干旱。一是6月上中旬,由于降雨严重不足,沿淮淮北地区夏种用水困难。二是9月上中旬,江南东部丘陵区发生夏伏旱,主要在宣城市部分地区。两次干旱造成农业直接经济损失0.4亿元,其中粮食减产1.89万吨。

2008年10月到2009年2月,安徽省北部地区有100多天没有有效降水,整个冬季温度偏高,指土壤水分丧失严重,加上冻旱叠加、秋冬连旱,截至2月8日,全省累计受旱面积2867万亩,其中严重干旱1229万亩。据估计小麦至少减产3-4成,干旱严重的地方可能减产达到5成 。

2008年受强降雨影响,安徽全省有71个县(市、区)、686个乡(镇)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70万公顷,其中成灾面积44万公顷、绝收面积10万公顷,因灾农业损失34亿元 。

2008年初包括安徽在内的我国大部分地区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降温幅度之大多年少有、降水之多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时间之长多年未遇、灾害损失之重远超常年。据民政部统计,冰冻雨雪灾害受灾人口达1亿多人,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农作物绝收2536万亩。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城市环境、生态系统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随着人类活动导致CO2等温室气体的增加,未来江淮流域的气候还有继续变暖的趋势。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中国也是气候变化最大的受害国之一。正因如此,我们更应该未雨绸缪,调整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威胁,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此时此刻,全球变暖已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

请与我们一同行动起来,保护环境,拯救气候!

加入绿色和平

相关阅读

01
2024.02

会议回顾 | 容量电价应如何助力电力低碳转型?

容量电价的出台仍需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29
2024.01

“十四五”赛程过半,这四个省份在新能源汽车赛道跑得如何?| 绿色产业政策观察

2023年第四季度,比亚迪纯电动乘用车的全球销量首次超过了特斯拉,跃居全球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