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发现北极”第0天:启程

2011年9月12日

作者为腾讯网新闻频道特派记者王葳

“极地曙光号”静静矗立在北极的碎冰中

科学家的预言多种多样,也不敢说谁就一定准确,但往年已经观测到的情况,却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气候变暖使得北极冰雪融合化的速度超乎寻常,过去50年间,北极海冰面积已经缩减了一半。对冰盖起到稳固和支撑作用的老年冰,在世人的目睹下一块块分崩瓦解,令人绝望。一年生又薄又脆的新冰取而代之,却不具备长久的生命力,一到夏天,就又会消失。根据现在的消融速度,20年后,夏天的北冰洋就得被叫做“无冰洋”了。

这还只是个引子,由此引发的灾难式连锁反应层出不穷。例如,北极熊无处栖身,不得不和人类狭路相逢,灭绝似乎已成定局。永冻土融化后,会释放出千百年来积聚的有毒物质,包括最致命的温室气体甲烷,而这又与一切的源头扣上了关系。温室效应放出甲烷,甲烷加剧温室效应,二者循环往复,狼狈为奸,魔咒越转越大,地球还有挣脱的余地吗?

更令人失望的则是人类自身。在意识到北极承受的磨难之后,八个北极理事会成员国(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挪威、丹麦、瑞典、冰岛、芬兰)并不是协力改善,反而觊觎北极丰厚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纷纷挽起袖管,露骨地打掐起来,甚至已经发展到动用军事武力剑拔弩张的境地。这无疑是给已经虚弱的北极又泼了一桶冷水。

在这种全球局势下,绿色和平所坚持的行动指南,就显得格外纯粹。

今年的绿和科考主题,是测量海冰厚度。他们邀请了剑桥大学的两名冰川学者,与富有经验的极地探险家一起,随同“极地曙光”号远洋航行至格陵兰岛(Greenland)和斯瓦尔巴群岛(Svalbard)之间的弗雷姆(Fram)海峡,然后下到冰面上实地测量海冰厚度,得到精确结果,以此修正空中卫星观测所存在的误差。

海冰平均厚度乘以海冰面积得到的总体积值,是最合理的冰川状态参数。这将为气候变化提供言之凿凿的依据。

全英文工作环境、遥远而未知的地域、高强度工作、晕船等等可以想见的困难,我都已经在心里压了个瓷实。剥离到最后,我想我只是作为一个纯粹的人,去做一件凭良心的事而已。善和美在大自然中天然存在,也可以在世人心中唤醒。无论是绿色和平,还是我个人,所能做的都极有限。但是,再微弱,也总得有人发声。

从今早7点起床到现在,我已经在旅途中颠簸了将近22个小时没合眼。时差这条小虫正钻进我睡眠神经里作怪。其实我很清楚,今天的飞行旅程算是舒服的。明天一早,我将从奥斯陆飞往目的地——世界最北端的城镇朗伊尔(北纬78度,属北极圈内),在那里登上绿色和平“极地曙光”号,开始为期一周的科考报道。

明天,关键的工作才要开始。

相关阅读

28
2025.11

展览招募|这张 「倔强地图」,藏着人类对抗气候变化的微光

气候变化不是遥远的议题 —— 洪水侵袭的老旧社区、湿气锈蚀的文化遗产、高温下的城市治理、守护农时的小农坚持,在这些“既遥远又毗邻”的生活里,往往蕴藏着沉默却坚韧的真实气候行动。 所以,「倔强地图」展览来了!它既是连接创作者与在地行动者的共创平台,也为这些细微却顽强的气候应对行动,搭建了被看见的窗口。 […]

26
2025.11

寻找新动能:钢铁巨头何以成为绿电市场的关键力量

在重点用能行业绿色电力消费比例要求提出后,钢铁企业要如何完成绿电消费指标? 2025年11月27日,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联合发布报告《中国钢铁行业绿电消费的进程、挑战与建议》,通过对中国钢铁行业绿电消费的关键动因与消费模式进行分析,系统梳理并对比了绿色电力交易、绿证交易、自 […]

26
2025.11

从“碳成本”到“新动能”:碳市场赋能钢铁转型|钢铁转型金融洞察③

转型金融的精准支持,将与碳市场协同为行业低碳转型和技术创新注入关键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