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药中之药 何以治本

2013年7月2日

北京一家中医院的工作人员正在给病人按医生开的药方配制中药。 © Simon Lim/GREENPEACE

  —— 本文于2013年7月1日发布于《21世纪经济报道

前不久,山东生姜使用高毒农药神农丹的事件引起舆论一片哗然,而近日包括同仁堂、云南白药、胡庆余堂等老字号中医药品牌在内的中药材再度因严重的农残问题登上了食品药品安全黑名单,让消费者不禁扼腕叹息。

对于食品上的农药污染这一顽症,过去我们总是用增加食品安全监督的投入来对事件做危机式的处理,但解决了一时的燃眉之急,是否就能安枕无忧?究竟什么才是治本之方?

中药上出现让人震惊的农药残留,人们最先追问的两个问题是企业是否罔顾产品安全责任,以及政府在监管中是否存在疏漏。然而透过这些问题的表象,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在中药材种植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源。依笔者来看,唯有从种植源头看起,才可找到问题的治本之法。

对于企业责任问题,胡庆余堂的公开回应是,企业在生产中药的过程中不会人为添加农药,回避了原料在种植阶段的农残控制问题。这和许多食品企业“关起来门来”搞食品安全思路如出一辙。所谓“关起门来”,就是企业只对进了自家门之后到出自家门之前的环节负责。但中药材和许多食品一样,经过种植者、初级加工者、贸易商、供应商各个环节来到企业最终加工包装并进入销售渠道。在最初的种植环节,忽视对化学农药的使用管控为食品安全埋下第一个隐患,加上缺失的追溯体系也为后面环节的质量要求放松了闸门。

这一角度而言,国际上普遍认同的“追溯体系和过程控制”可以给国内企业一些启发。追溯体系的建立意味着每一批次的产品都能追回到生产的源头,避免进入供应链中的原料鱼目混珠、以次充好。过程控制则包含了环境背景调查,生产记录(特别是化学投入品),以及加工流程的控制。基于过程控制企业就不再是关起门来搞质控,而从根本上把产品质量的命脉握在了自己手中。

其次,问题是不是出在农残标准缺失和政府监管的缺位上?《中国药典》目前仅对三种禁用农药在两种中药材上设立了标准,乍一看,仿佛是标准和检测的缺乏造成了中药材上农药使用的无序和混乱。但对中药材种植过程稍加了解就会知道,人工种植繁育中药材已经是常见中药材生产的主要手段,和蔬菜水果相同,过去几十年逐渐养成的对化学农药的依赖造就了药中之“药”。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病态地制造着不可持续的农业产出。现代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却处于缺乏资金、政策扶持的瓶颈。产品农残标准的缺失及监管缺位只是化学农业这一“病根”的表象。即使依靠不断增加的监管投入,例如花费大量资金进行相关产品的终端检测,也是治标不治本。

古语说,“百病必先治其本,后治其标”,中药材目前面临的尴尬局面怕是也要求助于治本之方。企业与政府都需要审视源头种植出现的问题——这虽然将触及到方方面面的改变,从更多支持现代生态农业技术的研发,到加强农技部门对生态农业的推广力度,再到企业建立制度控制生产过程,优先采购生态原料等等。但唯有从根本上扭转目前农业实践中严重依赖化学投入品的模式,才是让中药材和食物恢复健康的根本解决之道。

—— 绿色和平资深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  王婧

农业, 农药, 农药使用, 农药残留, 农药污染, 生态农业, 农业可持续发展, 食品安全, 中药, 中药危机, 药物安全

相关阅读

18
2024.04

友好观鸟型人格 | 原来我的MBTI是EFBW!

瞒不住了,大声宣布:观鸟的世界真的好治愈、好欢乐、是被大自然的生命力狠狠拥抱的感觉

16
2024.04

从90后到00后,观鸟何以在年轻人中成为一门显学

我接触到了一群非常年轻的观鸟爱好者,发现这个爱好没我想象中那么小众,也不是那么难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