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用信息对抗危险:化学品信息公开是防范事故的关键

2010年8月13日

8月10日晚,重庆丰都一艘集装箱船在宜昌石牌水域发生集装箱落水事故。该船有62个集装箱掉入长江,其中12个分别装有高锰酸钾,高锰酸钠、氢氧化钾等 危险化学品。(新华网 8月11日)今年8月可谓是化学品安全事故的频发月。除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化学品事故所造成的水污染等环境危害也不可小视。

今年8月可谓是化学品安全事故的频发月。长江化学品事故仅过去一天,8月11日,陕西高陵县一化工厂又因为反应预热器的管道破裂,造成有毒气体氟化氢泄漏,致四十多人不适,三人住院治疗。而仅仅数天前的8月5日,内蒙古赤峰市的赤峰制药集团氨气泄漏事故共造成246名药厂工作人员、事故处置人员及周边群众到医院接受治疗。而类似的化学品事故在我国绝非偶然。北师大研究人员的不完全统计显示,仅2002 至 2004 年间,中国内地共计发生非爆炸品类危险化学品事故1091起。事故共计造成977 人死亡、1477人受伤和8695人中毒。除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化学品事故所造成的水污染等环境危害也不可小视。

面对频发的化学品事故,加强化学品管理固然是当务之急。这次长江化学品落水事故中,就包括受到《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所管制的碱性腐蚀品氢氧化钾以及氧化剂高锰酸钾和高锰酸钠。承运此类危化品的水运企业必须具备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其船舶及其配载的容器也必须经船舶检验机构检验合格,方可投入使用。在运输过程中,承运人也应依照法律规定,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可见加强承运企业资质检查和运输工具安全检察,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才能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但事件发生后的突击检查往往治标不治本。如何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的化学品安全监督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然,才是亟需考虑的问题。而在这样一种监督机制中,化学品信息的公开透明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元素。

小小的一份化学品信息看似不起眼,在危急时刻却足以救人性命。1984年震惊世界的印度博帕尔化学品泄露事故中,正因为救援人员和志愿者对厂内致命的异氰酸甲酯(MIC)的情况一无所知,无谓地增加了伤亡人数,最终造成两万多人死亡的悲剧。博帕尔惨案使各国政策制定者意识到了公众知情权在化学品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它极大地推动了化学品信息公开系统在世界各国的发展。

化学品信息的透明化首先有益于生产、运输或接触化学品的工作人员。在我国,发生在化工企业厂内的事故数量众多。而通过适当的告知程序、标签和培训,使得这些工作人员清楚了解自己所接触的危险化学品是什么、有什么性质以及如何自我防护,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并在事故发生时减少伤害。

化学品信息的透明化也有益于化学品管理部门和消防、环保等应急处置部门。 通过对辖区内生产、储存、运输、排放的危险化学品进行登记统计,掌握危化品的动态信息,并建立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机制,管理部门就可以提前对紧急事件进行布局准备,在事故发生后,也可以在第一时间根据已经掌握的危化品信息,布置适当的人员器材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将危害最小化。

最重要的是,化学品信息的透明化有助于周边社区内的居民了解自身周围存在的危险化学物质,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并对相关企业形成群众监督,最终不仅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还可迫使企业作社区“好邻居,”从源头减少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使用、转移和排放,实现清洁生产。这方面最著名的例证就是美国的有毒物质排放清单系统(TRI)。通过强制要求企业向公众公开六百多种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使用、转移和排放信息,该系统带动了美国全社会对企业的监督推动,并在其问世后的十多年内,就使得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排放量大大减少。除了美国的TRI系统外,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都推出了相应的化学品信息公开体系。

化学品自身的危险,远比不上对化学品信息的毫不掌握而导致的危险。信息公开才是防范化学品相关事故的关键。面对化工行业的蓬勃发展、化学品运输使用的日益频繁、化学品事故的层出不穷,中国已不能再等,已到了需当机立断行动的时候。

——马天杰,绿色和平污染防治项目主任

本文发表于2009年8月13日《南方都市报》

相关阅读:

绿色和平企业污染物信息公开状况调查(PDF,345kb)

一岁的环保部未来会如何成长?

绿色和平要求巴斯夫公开环境信息

相关阅读

16
2024.04

从90后到00后,观鸟何以在年轻人中成为一门显学

不知从何时起,身边的年轻人都撕下了“宅家”的标签,越来越多人穿上了冲锋衣、登山鞋,对GPS定位打点和气象变化也颇有研究心得。我接触到了一群非常年轻的观鸟爱好者,发现这个爱好没我想象中那么小众,也不是那么难以理解。 严怡如是我认识的第一个观鸟人,一个虽然常年奔走于户外接受暴晒,但因为防晒工作异常缜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