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往水灾一线送饭的她,补上了系统的空位 | 气候鸭先知

「 行动带来改变 」
Positive Change Through Action

从6月中旬开始,贵州多地陆续经历强降雨天气。6月16日至27日,贵州出现了三轮区域性强降雨过程。据气象台消息,6月27日至28日,黔东南州南部和黔南州北部的部分县(包括榕江、从江、丹寨、雷山等)出现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多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和山洪橙色预警[1]。

贵州榕江,洪水冲进商场 ©央视网

榕江地处都柳江、寨蒿河、平永河三江交汇的低洼地带,连续暴雨导致水系汇流严重,水位一度超过保证水位2米以上 。政府虽已启动Ⅰ级防汛响应,安排近4万人紧急转移[2],但面对极端暴雨情景,小县城应急体系仍显薄弱:预警发布及时,但对突发撤离点、临时物资集散、志愿者接入等细节疏漏,应急救灾能力仍面临巨大挑战。

| 极端天气下,小县城面临的多重困境

此次榕江灾情引发广泛关注,部分原因是“村超”后该地在社交媒体上有持续热度。但受到极端天气影响的远不止榕江一地。根据贵州日报报道[3],雷山、丹寨、三都等多个乡镇同样在第三轮暴雨中受灾严重,房屋进水、桥梁冲毁,农田被淹,只是因为缺乏流量话题支撑,很多地方并未进入公众视野。

这暴露出气候风险的复杂性问题:极端天气的影响不是孤立事件,而是正在成为更频繁、更复杂的结构性风险。在气候变化影响加剧的背景下,洪涝灾害的发生不再单纯取决于强降雨这一因素,而是受地貌、水系分布、基础设施承载力乃至治理体系的应对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榕江县位于三江交汇地带,本就是洪水高风险区。而类似地貌和开发现状的小县城,在面对极端天气时往往具备以下特征:地势复杂、水网密集、基础设施老化、财政紧张且应急能力有限。即便地方政府具备一定的响应能力,灾害预案仍大多停留在传统“调拨式”框架内。这样的框架缺乏对社会资源、社区自发组织网络等补充力量的识别与吸纳机制,也挡住了本可以在“主通道”之外查漏补缺的社会力量。

| 社区自组织力量:预案之外的“补位者”

即便没有体系内的行动入口,在现实中,仍有人在缺口中主动行动起来,成为体系未覆盖区域的第一道支援力量。此次贵州榕江暴雨中,多个周边村落参与到为受灾区域送物资的行动中,社区自组织力量迅速成为第一批“补位者”。

杨成兰在灾区现场组织村民为救援人员分发餐食 ©杨成兰

鸭先知的朋友、侗族非遗蓝染手艺人杨成兰就是其中一员。从6月27日开始,她组织村民为灾区一线的救援人员准备餐食,并参与现场物资的分发与调度。她并没有等待指令,而是在收到来自一线志愿者的消息后迅速组织人手。

“就是很简单地想帮助,但是我能做的事情也不多。了解到救灾的人还有很多没有饭吃,那我们就做了饭送过去,我也没做过这样的事,能帮一点是一点。”杨成兰说。这不是一腔热血,而是清晰的行动判断:不是送饭这个事情重要,而是“送的对”、“送得到”。

杨成兰组织的村民们为救灾人员做饭、包装餐食 ©杨成兰

哪些点位最紧急、每顿需要多少份、哪条路通车。这些一线信息,通常无法及时通过官方渠道获取,而是靠亲友群转发、熟人实时分享。她不是官方资源调度的一部分,而是通过社交网络与一线现场快速建立了链接。

村民们一同为救援人员准备餐食 ©杨成兰

行动也不是靠杨成兰一个人完成的。村民们听说需要做饭、有人愿意组织,便迅速响应。这样的协作没有统一口号,也不靠分工表,而是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信任关系与互助习惯。

“但在现场需要的太多了。”杨成兰说得平静。这句补充提醒着我们:这类社区自组织的应灾响应,填补的是机制没能及时覆盖的空档,无法替代整个体系。

要补上的,不只是钱和物资,更是这些基础性设计:

  • 极端情境下的信息共享与需求发布机制,让需求可以第一时间透明传达;
  • 志愿者和自组织行动者的配合机制,实现安全有序对接;
  • 县域内部与村庄之间的联动与物资中转网络,提升整体协同效率;
  • 识别与支持具备组织力的在地个体与网络,让“有人能动起来”不只是偶然。

以及更为重要和长远的——在愈加频繁的极端天气下, 符合本土社区需求和特性的、更有韧性的基础设施和应灾能力建设。

就像杨成兰说的那样,“[这样的灾害]和地势、每个地方的泄洪可能有关系。现在在建筑、做事情的时候,要像老祖宗那样长远的考虑。在建造的时候还是要考虑‘风水’,不是迷信化的那个风水。而是你知道山脉的水流、知道水要往哪里去,还有风从哪里来,建筑就不要堵住。如果没考虑这些,百年一遇这种事情,是必然的。”

|《倔强地图》共创邀请

气候鸭先知想把这些贴近日常、制造改变的故事、方法和实践,汇集成一张持续生长的《倔强地图》。我们把它叫“倔强”,只是我们能给这些故事集合最接近的名字。它真正的样子,还要靠更多人的经验、选择和行动,一点点拼出来。

如果你也有一段经验,一些线索,欢迎联系

xinran.yang@greenpeace.org,留下你在气候行动中的不服输。

参考资料:

[1]https://news.weather.com.cn/2025/06/4239186.shtml

[2]https://news.cnr.cn/native/gd/kx/20250628/t20250628_527233683.shtml

[3]https://gz.cnr.cn/yaowen/20250629/t20250629_527234171.shtml

相关阅读

30
2025.06

气候韧性,是一群人保持不服输的劲头

气候鸭先知邀你共绘《倔强地图》!

30
2025.06

绿色转型观察|中国基础设施公募在可再生能源领域进展研究

简报聚焦中国市场,通过系统分析与评估REITs在可再生能源设施领域的市场表现,提出具体的建议,以期助力中国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 。

27
2025.06

其实所有的答案,已被你带到了现场 | 怎么「不插电!」地改变世界

我们相信,策展不仅在传递信息,也能激发改变